设正点网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财经新闻 主力数据 财经视频 研究报告 证券软件 内参传闻股市学院
你的位置: 正点财经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 正文

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发展路径显现

2017-08-22 00:00:00 中国产经新闻
       8月14日,在郑州市委书记马懿完成考察武汉、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后第四天,郑州市召开了郑州市委第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提交讨论了《关于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讨论稿)》,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为引领,以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为方向,着力发展枢纽经济,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着力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努力建设具有发展活力、人文魅力、生态智慧、开放包容的国家中心城市。
    马懿在会上坦陈了郑州市与武汉、成都等先进之间存在明显差距的现实,并明确表示,进入国家中心城市规划,并不意味着郑州已经是国家中心城市。国家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意味着郑州的经济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这对郑州的城市经济发展而言,其里程碑意义十分明显。
    近年来,随着航空枢纽持续打造、米字形高铁加快形成、多式联运不断发展,郑州正在由过去以铁路为主导的国家枢纽向以航空、高铁为主导的国际性综合枢纽转型升级,发挥枢纽优势,形成国际商贸流通节点,带动要素集聚、城市发展,建设国际枢纽之城,是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最应突出和强化的战略路径。
    河南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五,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经济区面积约28.9万平方公里,人口1.86亿,经济总量大体6万亿元,人口和经济总量分别占到全国的13%和9%左右,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去年底,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改委先后下发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和《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今年初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形成了国家层面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政策体系,为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方向和指引。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宋向清认为,这次会议提出和解决了郑州如何建设中心城市的路径问题。如加强以新型城镇化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郑州综合枢纽,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培植千亿级产业群和强化技术创新能力等,结合生态、人才和文化等软实力的建设,将郑州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中心城市。
    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以GDP为例,郑州、武汉和成都分别为4040.23亿元、6019.08亿元和6111.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方面,三个城市分别为2068.69亿元、3302.18亿元和3359.3亿元;固定投资方面,三个城市分别为3397.54亿元、3875.23亿元和4804.4亿元;社会消费总额方面,三个城市分别为1966.5亿元、2908.07亿元和3111.8亿元。不管是总量还是详细的指标方面,郑州市与武汉和成都均有不小的差距。
    但是在新兴技术产业和制造业方面,合晶单晶硅、富士康、华为、中铁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推进,加快传感器芯片、液晶面板、超级电容、可见光通讯、北斗系统应用等重大项目还处在跟踪落地实施的阶段,而武汉市和成都市已经分别在广电相关技术和信息服务相关技术方面形成了年产值规模达万亿的产业集群。
    宋向清认为,火车成就郑州省会城市地位,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试验区成就郑州中国中部外贸高地的地位,这些过往的发展经历意味着流通业在郑州实体经济发展中依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郑州市在制造业上看似相对滞后的情形,也意味着其有机会依托流通业建立起与地缘优势相匹配的良性产业结构,不至于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
    事实上,以汽车制造为例,在郑州日产、郑州海马为特色的乘用车制造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集聚优势,而上汽乘用车项目的入驻将强化这一优势。宇通客车除了在传统客车中位于行业龙头位置,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依然以2017年上半年19%的全国市场占有率远超其他竞争对手。以临空经济产业为例,富士康及相关产业带来的出口规模快速地将郑州从单纯的国内贸易城市变成为通达国外的对外开放高地。
    河南的优势依然是相对均衡且整体发育良好的区域经济。2016年,除郑州市以外,河南省有8个地级市的GDP超过2000亿元,其中洛阳、许昌、焦作和新乡等四个超过2000亿元的城市都在郑州周边,即便是经济相对较小的开封也超过了1900亿元,而且这些城市与郑州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融城发展建设也已经快速展开。郑州市经济发展的有效腹地经济规模远远大于同为中部省会城市的武汉和成都等。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所所长冯德显认为,河南省经济要素分布相对均衡,进一步加强要素流通方面建设、降低经济要素流通的成本,将会进一步加快其他地级市优质经济要素向郑州流动的效率,经济运行中的“马太效应”将进一步提升郑州市的经济首位程度,加快郑州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完善郑州市经济得以健康、持续和稳健发展的实体产业经济基础,同时搭建郑州市产业结构与全省其他城市产业结构上的分工和良性循环关系。
热点推荐: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联系投稿 | 联系删稿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