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正点网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财经新闻 主力数据 财经视频 研究报告 证券软件 内参传闻股市学院
你的位置: 正点财经 > 财经新闻 > 大势研判 > 正文

摘牌现象频发 警惕泡沫化趋势

2017-01-23 00:00:00 金融投资报
    作为场外交易市场,新三板一度被比作中国的"纳斯达克"。由于宽松的挂牌门槛和融资渠道较为宽松,近年来迅速扩容,挂牌企业数已超过万家。但挂牌企业质地良莠不齐,很大程度加大了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为企业摘牌埋下了伏笔。这些挂牌企业大部分以融资为目的,也不乏一些追求在A股曲线上市的企业。据Wind统计,截至2016年11月30日(统计对象为2013年以后摘牌的企业)共有71家挂牌企业摘牌,其中2016年终止挂牌企业最多(42家),2014年和2015年分别有16家和13家。

尽管有些摘牌原因看起来很奇葩,如鸿翔股份在挂牌期间曝出高管行贿丑闻等,但是不管原因如何,企业的摘牌其实是有一定内在逻辑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原因:

一是融资困难。挂牌企业的数量暴增并未带来流动性改善,90%的挂牌企业零交易,很多优质企业的估值长期被低估。企业的实际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很多企业尤其是传统企业鲜有投资者关注。

二是经营状况多呈倒"U"字陷阱。企业本欲借助挂牌新三板来提振经营状况,然而事与愿违,在挂牌期间,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但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善,甚至比挂牌前要更糟。

三是曲线上市:转板IPO。低流动性还带来了挂牌企业的市场估值与价值投资相背离的情况,摘牌并不完全意味着是坏事,随着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的指数式上涨,分层制度的实施,优质的企业自然会逐渐浮出水面,曾苦于漫长IPO排队的挂牌企业转板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

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里,新三板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才能保证市场的健康运作,警惕泡沫化趋势,笔者从监管层面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市场监管,防止挂牌企业违规交易、延迟披露财务报表,以及企业高管的违法行贿行为等,提振投资者对新三板市场的信心。(2)严格执行分层制度,严格区分创新基础层的挂牌企业,优胜劣汰,谨慎监管可能"浑水摸鱼"的企业。(3)设置一定的挂牌门槛进行企业挂牌前的评估,避免新挂牌的企业中存在大量的"僵尸股"。

许多中小企业一度将挂牌新三板视为长期发展的救命稻草,对于挂牌企业和投资者而言,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给出以下几点建议:(1)在挂牌之前应对企业自身综合评估,挂牌是否能对基本面、财务绩效等有所改善,是否符合企业当前发展需要,再决定是否挂牌。(2)注重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获利能力,突出特色业务,建立企业诚信,保证企业在挂牌期间的融资和交易。(3)投资者要理性,切勿盲目跟风市场新概念。对于有转板可能的挂牌企业,由于在挂牌期间大多存在着交易,价值投资高,挂牌期间业绩表现相对较好,可作为投资者的选择。

热点推荐: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联系投稿 | 联系删稿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