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上市银行股AH比价失衡:港股估值最低不足A股五折
2017-09-12 00:00:00 证券日报
如今"赴香港购物",能够便宜买到的绝对不仅仅是金饰品或奢侈品,还有最低不足五折、最高不过九折的内资两地上市银行股。甚至于,投资者无需出境、不用代购,沪股通和港股通已经为投资者"网购"做好了准备。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上周五收盘,9家两地上市银行股的A股估值较H股全面溢价(已考虑汇率转换因素),其中溢价率最高达到了52%。也就是说,同一家银行H股估值已经不足A股五折。
A股市场部分机构投资者显然已经发现了"比价天平"的严重失衡:今年8月份,百亿元量级的资金从沪市"南下"港股市场抄底内资银行股,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等更是首当其冲地被纳入"购物清单"。
9家两地上市银行股
H股均未跑赢A股
彼时沪港通开通伊始,几乎所有的研报都分析称,AH两地上市银行股中绝大多数H股溢价的情况,将有助于A股银行进行估值修复,差价可能被抹平。然而超乎所有研报预期的是,沪港通落地不足一年时间后,两地上市银行股就经常陷入A股溢价、H股折价的境况,而且部分银行H股的折价率非常高。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上周五,9家两地上市银行股的A股估值较H股全面溢价(已考虑汇率转换因素),其中溢价率最高的为中信银行,溢价率约52%;即使是两地比价最为接近的招商银行,溢价率也达到了11%。其余7家银行中,工商银行A股溢价率为20%、建设银行A股溢价率为23%、中国银行A股溢价率为24%、农业银行A股溢价率为25%、民生银行A股溢价率为27%、光大银行A股溢价率为32%、交通银行A股溢价率为33%。
事实上,内资银行股的AH比价并非一直如此集体严重失衡。截至去年年末,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的A股溢价均未超过10%,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的A股溢价率则分别在11%-23%之间。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招商银行目前沪港两地的估值最为接近,这或许其自身的定位有关。招商银行作为"老牌"股份制银行,其零售业务特色鲜明,市场形象和业绩稳定,且招商银行注册地在深圳,毗邻香港;此前又收购了香港的永隆银行,增加了香港市场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今年上半年,招商银行H股股价较去年年底上涨了55%,但是由于该行A股市场表现同样强劲,A股溢价率反而有小幅增加。
港股通抄底
大爱银行股
或许是由于投资者看到了AH比价天平的明显失衡,港股通交易也十分活跃。从8月份的表现来看,港股通(沪)的资金显然大爱银行股。
"内地投资者而言由于可能对港股市场的交易规则、投资标的不够了解,并不敢贸然投资,相对而言,两地上市的内资银行股安全性高,而且该类股票又有A股价格作为参照物,H股的价值中枢也会比较明确",市场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如果是长线投资,投资者大多更看重股息率等中长线收益指标;如果是短期投资,H股折价率高并不能与低风险划等号,毕竟两个市场投资者的游戏规则不同,资金的操作思路也有很大区别。"
市场成交数据也印证了上述市场人士的分析。《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港股通(沪)8月份最为活跃的十家股票中,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排名第2位、第6位和第8位,3家银行各自的8月份买入及卖出金额合计分别为106.3亿港元、43.78亿港元、35.95亿港元。而7月份仅工商银行"登陆"该榜单,买入及卖出金额合计为97.18亿港元;其余银行的买入及卖出金融合计均未能达到30.66亿港元(7月份榜单第10位的"成绩")。
从9月份前6个交易日的每日交易数据来看(截至上周五),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信银行也都曾一次或数次成功跻身港股通(沪)每日十大成交活跃股,单日买入及卖出金额通常为数亿港元。
A股也是白菜价
多家上市银行破净
在H股打折的同时,两地上市银行股的A股大多也没有真正"独善其身"。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上周五,9家两地上市内资银行股中,有6家银行A股估值依旧处于破净状态,仅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市净率大于1倍。
不过,如果将25家A股上市银行全部纳入统计视野,则整体估值提升明显。25家银行中,共有14家银行市净率大于1倍,其中5家银行的市净率大于2倍,且5家银行全部为上市农商行。
A股银行的"估值割裂"也由来已久,甚至于从去年IPO重启就一直存在,目前差异较今年年初已经逐步收窄。次新上市银行股目前的流通盘和流通市值都比较小,资金撬动比较容易,目前市净率最低为1.17倍;而破净银行主要为股份制商业银行,证金、汇金等"国家队"持股占比有限,部分银行甚至没有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估值修复难度也相对较大。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上周五收盘,9家两地上市银行股的A股估值较H股全面溢价(已考虑汇率转换因素),其中溢价率最高达到了52%。也就是说,同一家银行H股估值已经不足A股五折。
A股市场部分机构投资者显然已经发现了"比价天平"的严重失衡:今年8月份,百亿元量级的资金从沪市"南下"港股市场抄底内资银行股,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等更是首当其冲地被纳入"购物清单"。
9家两地上市银行股
H股均未跑赢A股
彼时沪港通开通伊始,几乎所有的研报都分析称,AH两地上市银行股中绝大多数H股溢价的情况,将有助于A股银行进行估值修复,差价可能被抹平。然而超乎所有研报预期的是,沪港通落地不足一年时间后,两地上市银行股就经常陷入A股溢价、H股折价的境况,而且部分银行H股的折价率非常高。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上周五,9家两地上市银行股的A股估值较H股全面溢价(已考虑汇率转换因素),其中溢价率最高的为中信银行,溢价率约52%;即使是两地比价最为接近的招商银行,溢价率也达到了11%。其余7家银行中,工商银行A股溢价率为20%、建设银行A股溢价率为23%、中国银行A股溢价率为24%、农业银行A股溢价率为25%、民生银行A股溢价率为27%、光大银行A股溢价率为32%、交通银行A股溢价率为33%。
事实上,内资银行股的AH比价并非一直如此集体严重失衡。截至去年年末,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的A股溢价均未超过10%,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的A股溢价率则分别在11%-23%之间。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招商银行目前沪港两地的估值最为接近,这或许其自身的定位有关。招商银行作为"老牌"股份制银行,其零售业务特色鲜明,市场形象和业绩稳定,且招商银行注册地在深圳,毗邻香港;此前又收购了香港的永隆银行,增加了香港市场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今年上半年,招商银行H股股价较去年年底上涨了55%,但是由于该行A股市场表现同样强劲,A股溢价率反而有小幅增加。
港股通抄底
大爱银行股
或许是由于投资者看到了AH比价天平的明显失衡,港股通交易也十分活跃。从8月份的表现来看,港股通(沪)的资金显然大爱银行股。
"内地投资者而言由于可能对港股市场的交易规则、投资标的不够了解,并不敢贸然投资,相对而言,两地上市的内资银行股安全性高,而且该类股票又有A股价格作为参照物,H股的价值中枢也会比较明确",市场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如果是长线投资,投资者大多更看重股息率等中长线收益指标;如果是短期投资,H股折价率高并不能与低风险划等号,毕竟两个市场投资者的游戏规则不同,资金的操作思路也有很大区别。"
市场成交数据也印证了上述市场人士的分析。《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港股通(沪)8月份最为活跃的十家股票中,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排名第2位、第6位和第8位,3家银行各自的8月份买入及卖出金额合计分别为106.3亿港元、43.78亿港元、35.95亿港元。而7月份仅工商银行"登陆"该榜单,买入及卖出金额合计为97.18亿港元;其余银行的买入及卖出金融合计均未能达到30.66亿港元(7月份榜单第10位的"成绩")。
从9月份前6个交易日的每日交易数据来看(截至上周五),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信银行也都曾一次或数次成功跻身港股通(沪)每日十大成交活跃股,单日买入及卖出金额通常为数亿港元。
A股也是白菜价
多家上市银行破净
在H股打折的同时,两地上市银行股的A股大多也没有真正"独善其身"。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上周五,9家两地上市内资银行股中,有6家银行A股估值依旧处于破净状态,仅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市净率大于1倍。
不过,如果将25家A股上市银行全部纳入统计视野,则整体估值提升明显。25家银行中,共有14家银行市净率大于1倍,其中5家银行的市净率大于2倍,且5家银行全部为上市农商行。
A股银行的"估值割裂"也由来已久,甚至于从去年IPO重启就一直存在,目前差异较今年年初已经逐步收窄。次新上市银行股目前的流通盘和流通市值都比较小,资金撬动比较容易,目前市净率最低为1.17倍;而破净银行主要为股份制商业银行,证金、汇金等"国家队"持股占比有限,部分银行甚至没有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估值修复难度也相对较大。
热点推荐: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