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正点网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财经新闻 主力数据 财经视频 研究报告 证券软件 内参传闻股市学院
你的位置: 正点财经 > 财经新闻 > 国际财经 > 正文

无限QE:终极价值流亡 信用货币狂欢

2012-09-27 11:24:00 时代周报
        当没有终极价值依归的时候,动荡与混乱成为必然,货币领域也是一样,在冲破了黄金的樊篱而进入信用货币时代后,麻烦就以更大规模及更复杂的方式呈现。

    整个9月,堪称信用货币狂欢月。

    9月6日,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宣布推出直接货币交易计划,对欧元区二级国债市场进行无限量冲销式购买;9月13日,美联储推出QE3,决定每月购买4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加上此前的扭转操作,意味着在2012年底前,每月将购买850亿美元的国债及MBS;9月19日,日本央行决定将资产购入基金规模从70万亿日元(约8850亿美元)扩充到80万亿日元(约1.0114万亿美元)。

    其中最激进的当属美国升级版的数量宽松,因为其实施没有结束时间,唯一的标准就是在美国经济出现实质有效的增长及就业市场改善程度达到预期之时。所以,在QE第一、第二和第三季后,将不会再有第四、第五季,因为美联储的行动敲应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化生之道。

    正在失去的信用

    全球范围内的QE,使全球进入了信用货币数量及贬值竞赛,现在的局面就是看谁的货币更多更滥,看谁的货币政策更宽松,而不再是看谁的货币更具含金量、信用度更高。不知这算是货币当局的道德风险,还是信用货币正在失去信用。

    这恰恰是信用货币与生俱来的致命缺陷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球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规模的扩大以及政治格局的剧变,金本位制被无奈抛弃,因为它已经不能满足人类日益膨胀的欲望,代之而起的是信用货币的盛行。

    潘多拉魔盒自此打开。

    信用货币的诞生,确实方便和促进了商业交易及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打开了滥发信用货币及滋生恶性通货膨胀的大门,这在1973年2月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金汇兑本位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后变得更加明显。

    如果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算起到现在,全球共经历了两次经济危机及多次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机。其中由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与倒退也频繁出现,由于金融及经济政策的失误,日本已经失去了20多年,2008年的金融危机及由此引发的全球经济增速大幅放缓还在持续。

    在“黄金时代”远去之后,信用时代下的全球金融及经济,就像在大海中航行却没有了锚的航船,只能随波逐流,而变得难以控制。

    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及经济的动荡,货币政策被当成了灵丹妙药,有时候甚至是唯一的药方。而且,比较尴尬的是,在货币政策的运用中,通过价格型工具即利率的调整来调控金融与经济的作用基本丧失殆尽,现在实施数量宽松的发达经济体的基准利率都处于超低水平,为事实上的零利率。

    但面对经济的颓势,货币政策当局还得要硬着头皮撑下去,无可奈何之下只能选择直接的数量宽松政策。2001年3月,日本实行的数量宽松政策,就是由货币主义的经典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支的招。

    间接的价格调控与直接的数量注入,就像是两种治病方式,一种是通过全面调理,使病人神经和机体能够对外界的信号产生正常的刺激反应,从而实现自我提供营养及造血,这就像价格调控。另一种方式则是直接输液或者输血,以此代替机体自身的消化及造血功能,这就像数量宽松。

    很显然,后一种方式是在特殊的情况下尤其是在生命垂危的时候才会动用,不能作为常规手段。但现在的事实则是,非常规的手段已经成为常规,这是不合时宜的,尤其是这个经济体的病因本身就是流动性泛滥,如果再用增加流动性来对治,只能是火上浇油。

    效果雾里看花

    如果要问现在什么职位最容易胜任,答案就是央行行长。

    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直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就行了,根本不用管数量多少为宜,期限多长为宜。也不管会带来多少负面效应,会给其它国家带来什么影响,更不用考虑这种措施最终是否能达到目的。

    此轮全球货币宽松竞赛,已然引起了诸多不满。巴西财政部长曼特加就表示美国的保护主义措施,会重新点燃全球货币战及对世界其它国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对中国而言,一是将使得本已艰难的出口雪上加霜;同时,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又会传导到国内,不利于物价的控制与下行。

    那么,无限制的数量宽松能拯救经济么?这一政策措施的理论依据是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学说,其认为一切现象皆是货币现象。但经济体的运行是复杂的,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经济结构、创新能力、制度环境、政治因素、社会心态等,远非货币这一个因素所能解释与解决的。

    打个肤浅的比喻,流动性就像水,其在经济中的循环要通过交叉纵横的沟壑,这些沟壑就是经济体的结构,包括经济结构、权力结构、利益分配结构及利益集团分布等。在结构未能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水只会通过既有的渠道结构循环,而结构之外的荒漠仍无法得到滋润,而中国央行三季度例会提出的注重解决资金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则有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日本2001年至2006年的数量宽松以失败告终,而于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的宽松政策已经连续六次追加规模,但效果仍待检验。美国数量宽松的效果目前看来似乎好于日本,但也未起到根本性作用,否则,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扩大宽松规模。

    不仅无限制宽松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存在疑问,而且其还可能引发其它问题,担心最多的就是通货膨胀。美国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虽然对QE3投了赞成票,但表示实施时间偏早,应该等待更多的数据证明经济确有需要时再推出,同时他对中期通胀风险表示担忧,尽管美国当前面临的是通货紧缩的威胁。对QE3同样持批评意见的还有费城联储主席普洛瑟及达拉斯联储主席费舍尔。

    既然宽松政策的效果存在极大不确定性,那么,现在央行的做法就似乎有点不负责任,有点像法国路易十六所说的“在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的意味。还有,从价格到数量,货币政策已用其极,未来的政策选择空间已经穷尽,如果数量宽松再无收效,届时又该如何?

    19世纪,德国哲学家尼采高呼“上帝死了”,宣告传统的形而上的、整个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合法性基础的瓦解,终极价值遭到流放,并迎来主体意志的大解放。当金本位制在经济社会里消失的时候,相当于货币领域的“上帝已死”,导致的恶果则是信用货币泛滥、通货膨胀及频繁的经济动荡。

    《圣经》有云:欲让你灭亡,先让你疯狂。QE无限,风险无限。(时代周报)

    
热点推荐: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联系投稿 | 联系删稿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