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正点财经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财经新闻 主力数据 财经视频 研究报告 证券软件 内参传闻股市学院
你的位置: 正点财经 > 财经新闻 > 股市要闻 > 正文

7家上市银行撑起A股利润“半边天”

2012年03月27日 02:47 中国证券报

 截至3月27日,沪深两市共有7家银行披露年报,合计实现净利润3913.97亿元,同比增长31.68%。这7家银行贡献了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近50%的净利润。
 【否认暴利】建行称日赚4.6亿说明企业规模大 高管否认暴利

  【近期动向】建行年内无资本市场融资计划|光大获准发行300亿金融债

  【权威言论】刘明康:今年银行利润增幅将下降|郭田勇:改革需要顶层设计

  【央视聚焦】央视聚焦银行高利润:银行盈利达顶点 日进斗金难持续

  【板块分析】中国太保:仍看好银行股|银行股到底是贵还是便宜?

  【城商盛宴】14家拟上市银行都获银监会路条|242家上市公司布局|600亿资金潜伏

  【丑闻曝光】江阴农行一支行行长涉嫌诈骗过亿|行长潜逃拷问银行赢利模式

    ------------------------------------------------------------

  在部分行业成长乏力之际,银行业依然保持稳健的业绩规模和增速,并成为上市公司净利润的贡献“大户”。截至3月27日,沪深两市共有7家银行披露年报,合计实现净利润3913.97亿元,同比增长31.68%。这7家银行贡献了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近50%的净利润。

  年报显示,7家银行2011年利息净收入合计达到8443.50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重为80.56%。尽管中间业务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但银行严重依赖利息收入的局面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利息收入占比逾八成

  数据显示,截至3月27日,披露年报的7家银行2011年共实现营业收入10481.64亿元,同比增长30.3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13.97亿元,同比增长31.68%。在过万亿的营业收入中,利息净收入达到8443.50亿元,占比逾八成,成为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由于存贷款稳定增长以及息差的扩大,银行盈利空间有所提升,利息收入仍占据各银行利润的重头。统计显示,2011年各家银行净息差均出现不同程度提升。其中,建设银行(601939)2011年年末的净息差达到2.7%,同比提升0.21个百分点。净利差为2.57%,同比提高0.17个百分点。农业银行(601288)净息差则达到2.85%,同比提升0.28个百分点。

  2011年由于加息及信贷收紧,银行定价水平普遍提升。建设银行表示,公司贷款收益率稳步上升,由于市场资金面紧张,贴现、拆借、买入返售等资产收益率也快速上扬。受益于多个因素的影响,公司净利息收益率呈逐季稳步提升的态势。

  随着净息差不断提升,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保持增长态势。虽然各家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在2011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不过整体来看,这一比重仍然维持较高水平。2011年,浦发银行(600000)的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高达90.46%,成为已披露年报的银行中占比最高的一家。占比下调幅度最大的是民生银行(600016),公司2011年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78.7%,同比下降5.06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以适度微调为主,银行净息差也面临回落的可能。广发证券(000776)预计,由于期限较长的项目贷款和按揭贷款重定价因素,息差预期在今年一季度见顶,之后环比稳中趋降,存款成本控制能力成为影响息差的重要因素。

  中间业务快速增长

  随着银行业不断发展,依靠存贷利差等利息收入的经营模式面临转变。中间业务成为未来银行业的竞争之地。从年报来看,中间业务在2011年取得快速发展。

  统计显示,由于收购平安银行,深发展A(000001)2011年的净利润同比增长64.55%,是已公布年报中增速最快的上市银行。此外,民生银行(600016)的业绩增速也达到58.81%。不少银行的中间业务增幅十分显著,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成为中间业务的主要来源。

  建设银行去年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869.94亿元,同比增长31.55%,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21.91%,比上年提升1.47个百分点。深发展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6.65亿元,增幅高达131.23%。

  业内人士指出,中间业务快速增长正成为拉动银行业绩的引擎之一,未来银行拓展服务领域,开展多元化的中间业务是必然趋势。银行业在重视中间业务的同时,也要谨防将部分利差收入挪至表外,增厚中间业务收入、扮靓财报的现象发生。
 华夏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11.05%,比2010年提高2.63个百分点

  26日晚间,华夏银行发布2011年业绩报告。年报显示,201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5.44亿元,同比增长37.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2.2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3.97%。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间业务这一栏,华夏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11.05%,比上年提高2.63个百分点。报告称,该行通过大力发展国际、投行等业务,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9.71%。华夏银行中间业务将近8成的增速有望成为“增长王”。

  截至报告期末,不良贷款余额56亿元,比上年减少6.54亿元,下降10.46%;不良贷款率0.92%,比上年下降0.26个百分点;信用成本0.82%,比上年下降0.0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达到308.21%,比上年提高99.17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达到2.82%,比上年提高0.34个百分点。

  中间业务进步显著

  华夏银行指出,2011年,该行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中间业务收入占比11.05%,比上年提高2.63个百分点。;通过大力发展国际业务、投行业务等业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9.71%。优化收入结构,综合盈利能力得到提升。

  华夏银行中间业务的快速增长在三季报中就已经初见端倪。

  2011年上半年,深发展以中间业务净收入同比86%的增速,成为上市银行的“增长王”。

  华夏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达19.0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4.36%,2011年上半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35.06亿元,净收入32.98亿元,同比增长80.7%,位列第二。而三季度,华夏银行以80.23%的增长速度荣登上市银行中间业务的新“增长王”。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华夏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5.08亿元,同比增长80.23%。

  资本充足率提升

  华夏银行年报指出,2011年4月,公司完成非公开发行股票,共募集资金201.07亿元。同时,该行加强经营管理,提高自身积累能力,强化资本使用效率,报告期末资本净额达到831.39亿元,比上年增加282.35亿元,增长51.43%;资本充足率达到11.68%,比上年提高1.10个百分点;核心资本充足率8.72%,比上年提高2.07个百分点,符合监管要求。

  2010年年报显示,该行核心资本充足率由2009年的6.84%下降为6.65%,资本充足率则较2009年的10.20%有所上升,至10.58%。

  2011年4月27日,华夏银行发布公告称,公司向首钢总公司、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德意志银行卢森堡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的18.59亿股股份4月26日在中登公司完成登记及限售手续事宜。公告显示,本次发行价格为10.87元/股,募集资金净额为201.06亿元。

 继农行否认“暴利说”之后,建行昨日也在2011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不存在暴利。建设银行(601939)副行长庞秀生在会上强调,此前被广泛议论的银行和实体经济效益反差巨大在建设银行是不存在的。

  银行高管再度否认“暴利说”

  建行25日晚间发布年报显示,2011年全年实现净利润1694.39亿元,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为1692.58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5.48%、25.52%。建行去年平均日赚4.6亿元。

  针对“净利润1694亿元、日赚4.6亿元”的成绩,庞秀生表示,建行去年每天利润4.6亿元反映的是企业规模大小,和利润薄厚无关。

  建行表示,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率是25.4%,建设银行2011年利润增速是25.52%,因此建设银行的利润增速和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是一致的,不存在暴利问题。

  此前农行发布2011年报显示,去年实现净利润1219.56亿元,同比增长28.5%,平均日赚约3亿元。农行行长张云随后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并无“暴利”。

  建行行长称带头降薪

  对于国有金融机构高管被指坐享高利润,建行行长张建国表示,其个人收入及建行高管人员收入连续四年下降,并称自己自愿减薪,且不影响工作积极性。

  职工收入方面,2011年末建行有职工32.9万,人均年薪10.91万元,比上年增约一万。

  此前,农行公布2011年年报显示,高管薪酬较2010年略有提高,主要成员涨幅均超过10%。其中年薪最高的为农行行长张云,达106.14万元,较2010年上涨25%。

  民生银行(600016)上周公布的年报显示,该行董事长董文标2011年年薪516.25万元。

  已公布年报的兴业银行(601166)、深发展高管年薪也较为可观,兴业银行董事长高建平和深发展行长理查德·杰克逊年薪分别为331.4万元和869万元。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王常龄表示,银行业的高收入与高利润是挂钩的,在现今制度下,这一问题很难改变。但银行利润涨幅已至高位,受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银行业绩将放缓,相关问题会有所缓解。

  - 现场

  今年息差增长压力大

  在已经公布2011年报的上市银行中,深发展银行和民生银行的利润增速都超过50%,农行年报显示,去年净利润约1220亿元,日赚约3亿元。根据银监会数据,2011年中国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利润率为22.1%,而中小企业利润率则普遍低于3%,这让银行业的利润高增长受到与实体经济回报背离和以过高利率榨取实体经济收益的质疑。

  对于此前关于银行利润增长结构主要靠政府保护性利差的观点,庞秀生表示,建行利润增长结构是平衡的,息差水平已是国际银行业平均水平。他还表示,银行业到去年末时,利差上升的预期已经消失,今年保持利差增长压力很大。建设银行近3年利差一直保持在2.4%到3%之间,和国际同业水平一致。

  建行2011年报显示,建行利息收入4822.47亿元,同比增幅27.65%。(李媚玲)

  - 分析

  高利润在于行政壁垒和价格管制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认为,“暴利”一词带有感情色彩,公众是对存款负利率、垄断和服务的不满,而非简单的数量界定。

  他指出,行业利润对比最科学的是比较当期净资产收益率(ROE),即投资一元钱,各行业能纯赚多少。2004至2010年,中国银行(601988)业ROE在15%至20%,远高于老百姓诟病的石油、烟草等垄断行业,2011年银行业ROE超过20%,略低于烟草但高于石油。

  “银行业ROE长期远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原因在于行政壁垒和价格管制。”郭田勇称。第一,目前银行业存在较高的行政壁垒,体现在管理层面的机构审批、准入门槛。由此带来的“暴利”存在明显不公,导致寻租、腐败等一系列问题,所以人们总在声讨。第二,我国利率没有市场化,银行没有直接定价权,但央行管制利率已为银行保留了足够的保护利差。他认为,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时机已基本成熟,但有人以保持银行利润稳定增长、维护银行股价基本稳定、避免外资唱衰中国银行业为由,博弈央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苏曼丽)

  暴利说VS无暴利说

  去年底,民生银行高管一句“有时候利润太高了,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将银行业暴利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从目前已经披露年报的银行看,2011年的净利润增速均超过20%,农行和建行两大国有商业银行净利润规模更是达到日赚3亿和4.6亿的规模。不过,银行高管均否认银行暴利说。

  (整理:苏曼丽)

  中国银行利息差高于世界任何银行

  中国各银行存款与贷款之间的利息差距达3个多百分点,凭空的比世界任何银行多拿了两个点,这两个点就是一万多亿元人民币。

  如果银行不拿这一万多亿元,就意味着工商企业、实体经济多了一万多亿元的利润,或降低一万多亿元的成本,银行在这方面“不能吃偏饭吃得太多”。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市长黄奇帆

  银行业资金紧张搞多花样

  银行的资本投资回报率是实体经济的20倍呢,暴利的说法是有点偏差,但去年银行业资金紧张搞得花样很多,咨询费等乱收费、体外循环理财,新冒出来的问题很多。

  ——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

  银行业连“高利”都不算

  用暴利来形容这个行业的盈利状况其实是对其不尊重的一种做法,银行业既不是垄断行业,也不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利润的,不能用暴利来形容,最多能用高利来形容。

  实际上银行业连“高利”都算不上,利润实际上超低。目前银行业资产收益率只有1%,而一般制造业这个指标能达到5%,所以银行业既非暴利也非高利。——深发展董事长肖遂宁

  银行业利润增长未脱离实体经济发展

  应该从银行不同周期的利润变化、获得利润的方式、利润成长因素以及银行利润与同业的利润率等方面来看待,通过数据说话,可能得出更加全面和系统的观点。从目前利润数量来看,确实比较大,但是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增长没有脱离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增长。

  利润增长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经济快速增长和银行业务快速发展,特别是2009年和2010年贷款投放总量较大,等于前八年的90%以上,使银行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机会。近期多家上市银行陆续公布了2011年财报,其快速增长的利润真的是让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相形见绌。银行业高利润从何而来?2012年,这种日进斗金的局面在今年还会持续吗?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的融资市场目前具有较大的制度缺陷,以银行市场为主的债务融资远远高于以证券市场为主的股权融资,银行靠息差这一铁杆庄稼过着暴利日子,未来随着这一状况的改善,银行业的黄金时代将有所褪色。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吴晓灵告诉记者,金融是服务业,为企业融资服务。首先是股本融资,其次才是债务融资。我们老说企业贷款难,很多的企业,特别是微小企业,你的股本足够支应你的债务。一个企业从微企业、小企业到它的成长,它要有几轮股本融资。光靠债务扩展,这个企业不可能生存的,没有股本融资,不可能有健康的企业成长过程。

  专家表示,除了受益于目前的制度缺陷外,银行近两年的增长主要依靠巨量信贷投放,但今年前两个月银行新增信贷不足万亿元,表明市场需求疲软的迹象正在出现。尤其是息差这一银行业最可靠的利润来源将遭遇不确定性,未来银行业息差将在现有3%左右的水平上缩小0.5%至1%,而这一变化将导致银行盈利减少三千亿元。

  湘财证券研究所 银行业分析师 徐荣聪告诉记者,息差这一块,后面同比增长的幅度应该不会很大了,如果环比来看的话,估计二季度开始,预计环比是一个下降态势。

  名目繁多应接不暇

  记者体验银行乱收费

  在大多数企业盈利越来越难的情况下,银行业的利润却保持了高增长,也成为最赚钱行业之一,而银行利润肥厚的重要原因之一恐怕与名目繁多的中间业务收费不无关系。数据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达到3204亿元,同比增长44.5%。

  近日国家三部委发布《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各银行从4月1日起对服务收费项目明码标价。(视窗出)眼下距离各银行公示收费明细的“大限”只有五天的时间,那么银行在保持高利润的同时,它的收费项目是否有所减少了,明码标价实行的怎样,记者今天就在上海的各大银行进行了一番体验。

  记者首先在工商银行(601398)的ATM机上,进行同行异地转账业务,可是一次转一万元钱,却花去了125元手续费,而工商银行对外宣称异地汇款最高封顶是50元,为什么多出了整整75元?这是怎么回事呢?记者找到了工商银行柜台进行咨询。

  工商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你这个等于是先从自己的卡取出来再转入另一张卡上面是吧。他操作流程是这样子的。记者表示,我是一次性完成的啊,为什么要收两次手续费。工作人员说,因为你一张卡出来,他一张卡进去啊。记者继续问:那我只操作了一次,为什么?工作人员说,其实系统他是帮你做了两次啊,你这边只填了一张单子但是系统操作了两次啊。记者问:那就要收两次的费啊?工作人员表示:对的对的。就是这个样子。

  原来一次转账,却暗含了两次收费,可是银行并没有任何收费提醒。此外,针对不少消费者反映的信用卡还款无论还多少,只要没还完,都得按全额计算利息,而且此前信用卡的免息期也不被计算在内。真是这样吗?记者也体验了一翻。

  记者问:信用卡我花了17000,还了15000。建设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就还欠两千对吧。他算利息的话是算17000的,算全部的那个。记者表示,那还上的那个15000不就白还了嘛?工作人员说,是白还了啊,所以你要全额还款。

  除了这些隐性的不合理收费,记者还发现同样的服务项目,不同银行之间收费标准差异也很大,比如ATM机异地跨行取款费用从单笔2元到22元都有,相差10倍。而同样是个人资产证明,低的一份20元,高的居然要收100元。在这个银行网点,记者看到,在这本厚厚的收费项目清单中,居然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十来页收费项目,每行字小得几乎不能看清。

  记者问:这全部都是收费项目吗?花旗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对的,但是我们这边分很多,然后看起来多,其实是不多的。

  而调查中,记者发现,多数银行对其收费项目都遮遮掩掩,既没有在网站上充分公布,收费前也没有及时提示,让人一不小心就“被收费”。据银行业协会2011年公布的数据,银行业各类服务项目共计1076项,其中收费项目850项。而武汉大学进行的一项银行卡收费课题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银行收费项目大约有3000项。

随着改革和市场化不断深入,我国银行业羽翼渐丰,利润屡创新高,这也成为昨日岭南论坛上的一个热点话题。在昨日的论坛上,银行业高层和监管人士表示,中国银行(601988)业将面对中产财富转化为消费力、企业国际化的财务需求以及发展轻资产业务等良好机遇。

  前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指出,银行业高利润是一种阶段性常态,背后有三个因素:首先,每当信贷资金紧张时,银行的议价能力都会大大提高;其次,去年利率连续调升,银行同期资产利率的上升比负债利率上升快很多;最后,银行理财产品热销令中间业务收入大增,且该业务的成本效益较贷款业务高。不过,他认为,今年银行的利润增幅将会下降。

  银监会首席顾问沈联涛则指出,未来5~10年,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会有大量中产阶级的财富储蓄转变为全球银行业增长的动力;其次,城市化也需要长期的融资;再次,中国的企业有走出去的需要,就会出现企业并购,跨国投、融资等市场机会。

  在场的上海银监局局长廖岷则表示,全球大银行的发展经验值得中国银行业借鉴。他指出,由于重资产业务的成本昂贵,目前全球各大银行都在从事轻资产业务,比如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及私人银行等,轻资产业务成败的因素在于能否和客户建立紧密的关系,而其着力点则是银行卓越的产品和服务,因此,未来国内银行应重构自己的资产负债表,重构和客户的关系。

  廖岷还表示,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银行业进入了新时代,因此应当调整战略,实现从规模到能力、从粗放到集约、从传统的单一金融服务商向综合性金融服务商的转变。

  不过,我国银行业也面对重重挑战。沈联涛指出,随着欧美同业大力挺近亚洲市场,未来我国银行业需面对他们的强力竞争,其次还有战略定位、盈利模式、风险管理模式,人才以及监管等方面的挑战。

  那么,面临重重挑战的银行如何在抓住机遇的同时,还能继续起到支持小微企业的作用?

  廖岷表示,在这方面,美国的监管政策值得借鉴,美国政府根据社区投资法,对银行服务当地社区的表现做出评级,针对当地的小企业金融服务好、评级高的金融机构,就能够在更广泛的地域经营。

银行“暴利”成为近半年来银行业最为热门的话题,银行、学者、监管机构及至更高层都参与到这场年度大辩论中。

  作为专注银行业发展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601988)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自然不例外。近日,郭田勇甚至把辩论的“战场”搬到了微博上。在这场辩论中,郭田勇被认为是认定银行存在“暴利”的一方。

  不过,银行是否存在“暴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围绕银行“暴利”问题,郭田勇已有不少见解见诸报道,但近日郭田勇仍就此话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在北京的一家咖啡馆里,郭田勇向记者娓娓道来,梳理了他所有的见解、依据及其延伸思考。

  “暴利”非简单数量界定

  上海证券报:为什么银行的高成长性会引来舆论的大批判,都说金融是经济的血脉,难道我们不应该乐见银行的高利润及高成长性?

  郭田勇:“银行暴利”这个词最早来自网民,其实我个人也并不同意用“暴利”这个词。但为什么社会公众一直用这次词?其实所有人都明白,这里更多的带有感情色彩,即公众对存款负利率、对垄断、对服务的不满,而非一个简单的数量界定。

  事实上,自2003年改革后银行业ROE(净资产收益率)就比较高,一直是个大家向往的赚钱行业。但为什么2011年人们才开始诟病其暴利呢?原因有二:

  一是自2002年到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发展;2009-2010虽受金融危机影响,但四万亿投资作用,中国实体经济部门总体状况不错。你吃肉,我也能喝点汤,相安无事。

  二是2011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实体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企业亏损、倒闭增加;通货膨胀加剧,负利率现象严重,居民购买力不断下降。但银行却利用紧缩之机直接提高或变相提高贷款利率,收取各种费用,民间融资泛滥并出现风险。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受到质疑,同时银行ROE仍保持高位并继续提高。银行业与实体经济反差巨大,呈现冰火两重天之势,你继续山珍海味,我却饿肚子,争议自然出现。

  上海证券报:您得出银行目前高盈利的依据都有哪些?就目前的中国经济发展形势而言,一个有怎样盈利水平的银行业才是健康合理的?

  郭田勇:在一个资本自由流动的经济体内,行业利润率最终会向社会平均利润率收敛。一个行业的ROE较长时间远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存在资本流动的障碍,或是技术壁垒,或是行政壁垒。技术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鼓励技术进步,所以技术壁垒带来的“暴利”很少有人指责。比如人们对乔布斯、马云、姚明等只有羡慕,没有嫉妒恨。但行政壁垒带来的“暴利”则不同,它明显不公,会导致寻租、腐败、低效等一系列问题,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以人们总在声讨。

  应当承认,银行ROE高有一定的技术壁垒,比如我曾考察过的民生银行(600016)“商贷通”、北京银行(601169)“小巨人”、汉口银行的科技金融“投融通”、贵阳银行的市民特色服务等,均具有创新内容与技术含量,因此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银行业也存在较高的行政壁垒,体现为管理层面的机构审批、准入门槛。

  其二,价格管制,且管制定价偏高。目前,我国利率没有市场化,银行还没有获得直接的定价权,但央行的管制利率已经为银行保留了足够的保护利差。

  据了解,亚洲金融危机后,央行利率改革时制订的利差水平考虑了让银行体系的休养生息,偏大1个百分点以上。目前,尽管银行业机构数量不算少,有一定的竞争,但这种竞争更多体现在非价格方面,且一般的金融消费者受益很少。所以就体现了价格管制下整个行业的集体性“暴利”狂欢。应该说,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时机已基本成熟,但一些人又以保持银行利润稳定增长、维护银行股价基本稳定、避免外资唱衰中国银行业为由,博弈央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盈利如何归于合理

  上海证券报:此前您认为银行“暴利”问题要待证监会解决,意思是要加大直接融资的比重,可否详细谈谈其背后的逻辑?目前改革的呼声颇为强烈,包括利率市场化,这些可视为银行利润率回归社会平均水平的根本吗?

  郭田勇:很多人一说起我国银行的高利润,便将原因归结于高利差。其实我国银行的净息差水平不到3%,不是国际上最高的。比如美国银行业长期平均净息差在3.98%,比我们高得多,但为何不“暴利”呢?美国银行信贷在整个融资中占比不足1/3,而我们却高达80%。

  可见,我国银行高盈利更主要的是跟间接融资主导的融资体制有关,因此我曾讲过,从根本上解决银行高盈利问题,要通过资本市场的发展,不断扩大直接融资,提高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中的比重来完成。

  另一方面,利差高不是我国银行业高盈利的首要原因,但并不意味着不应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在间接融资主导的东亚(如日本、泰国等),其利差普遍较低,而欧美则相反。因此,在我国间接融资主导短期内难以改变的格局下,推动利率从市场化改革,或采取单边或双边加减息的方式缩减银行盈利是可行的。

  当然,由于利率市场化会给银行经营带来压力,因此其前提应该是建立存款保险及金融机构破产机制。同时,利率市场化与放宽准入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如果利率不市场化,却大幅放宽金融机构准入,就会形成金融黑洞,大量社会资本会争先恐后进入金融业;同样,如果利率市场化而准入不放松,银行就有可能利用相对垄断地位反而导致贷款利率上升。因此,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同时,金融机构准入门槛需大幅降低。

  上海证券报:在批判银行“暴利”的同时,可否谈谈股改后的几年,您眼里银行业的改变与成长?

  郭田勇: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我国金融业是处于体系的恢复、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包括中央银行的独立、专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恢复和商业化改革、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发展、资本市场的建立及证券公司、政策性银行的组建等。这一时期,中国的金融业一直作为经济改革、社会稳定的重要推动手段,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也部分承担了企业和社会转型的成本。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十多年,中国政府大大加快了对金融部门的改革,包括关闭了大批有问题的中小金融机构,重组了部分金融机构,加快了对大型国有银行、保险公司的股份制改革,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推进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等,推进利率和汇率管理体制改革,同时推动外部的金融法制、会计制度、金融监管、金融市场和金融生态等多方面的改革。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通过剥离处置不良、注入资本、公开上市,在国家财政支持下,脱胎换骨,面貌焕然一新,公司治理逐步健全,风险管控能力和盈利能力不断提高,市场地位和实力显著提升,服务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和能力日益增强,为国民经济健康平稳运行和金融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与此同时,我国金融领域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是:金融机构经营方式总体粗放,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农村金融和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相对滞后,利率、汇率等方面的市场化改革还需进一步推进,金融宏观调控还有待改进,金融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金融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改革需要顶层设计

  上海证券报:目前中国银行业在高利润的背后是否也在存在一定隐忧?应该怎样解决?

  郭田勇:工、农、中、建以及国家开发银行等资产规模较大的银行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一家机构出问题,大家都会出问题,就会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国家救助和处置的成本会极大,处理不好很可能需要国际救助,就会将国民经济拖入深渊。从这个角度理解,也可以说大型商业银行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从危机和系统重要性的角度说,应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和体制,保证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不产生大量的不良资产,避免出现大量的资本损失而引发系统性风险。

  因此从长远来说,防范系统性金融机构不出问题,应更多地通过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提高监管水平,并促进其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等措施来解决,而不是通过政策红利维持整个行业的高ROE来解决(当然,对监管者来说,这是最简单的方法)。

  短期来看,在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尚未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的情况下,我们没有办法有效防范银行危机并切断其向实体经济的传递渠道,保持银行业适度盈利乃次优或无奈之选择。

  上海证券报:从更长远来看,未来的金融改革更需要重点关注什么?

  郭田勇:回望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历程,关注顶层设计的人少。从这轮有关银行“暴利”的争议中,我们已明显感到了利益集团对改革的阻力。

  因此,未来的金融改革也需做好顶层设计。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涉及面广,尤其是涉及部门职责和利益,难度极大。因此,改革不能由利益部门主导,否则极易“跑偏”。应借鉴国有银行改革的经验,成立多部门组成的国务院领导下的改革工作小组,设计改革总体方案,利益部门具体落实实施方案。

  首先,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基本制度建设。一是建立并不断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当前急需的是建立与宏观经济增长和信贷增长挂钩的动态拨备制度,一方面控制信贷规模的过快增长;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建立“逆周期”的利润调节机制。二是加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一方面为中小银行发展提供制度支持,控制过多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出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做好准备。三是建立消费者保护制度。消费者首先需要保护,其次才需要教育。应由相对独立的第三方承担该职能,不应由监管部门负责,更不能由行业协会负责。中国许多行业协会具有极大的寄生性,往往沦为行业利益的代言人。

  其次,按照市场化原则推进相关重大改革。首先要完善审批等准入制度,坚决取消各种不必要的金融管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微观金融活动的干预。放宽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国家除控制几家大型金融机构外,其他的中小金融机构的股权应逐步转让;同时放宽民间资本成立金融机构的种种限制。其次,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和作用,激发各类金融市场主体的活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第三,加快票据、债券等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让资金供需双方有更多的比较选择。

  另外,还要加强金融管理,服务实体经济。进一步明确政府作用的领域和边界,做到该放的坚决放开、该管的切实管好。一是加强消费者保护,清理规范各种收费行为。二是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管理部门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金融机构应牢固树立服务实体经济的思想,全面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共生共荣。三是加强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能力建设,完善监管规则,更新监管理念、制度和方式,加强监管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监管有效性;同时,要不断改进和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形成金融监管合力,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郭田勇部分专著摘录:

  1、《中国货币政策体系的选择》:对我国货币政策体系发展嬗变的这一历史脉络做出了准确而又清晰的梳理,并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体系中的问题以及未来的改革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厉以宁、周小川、谢平、王广谦等均对本书予以较高评价。

  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定价研究》:本书为郭田勇带领下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集体力量的结晶,书中强调:缺乏有效的定价机制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一个短板,也是老百姓眼中银行“乱收费”现象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并认为,中间业务的发展不能再走过去低端粗放的路径,而需精耕细作,尤其应当在定价管理方面下大功夫。

“太保为何接盘花旗银行抛出的浦发银行(600000)股份?”在昨日的年报业绩说明会上,这成为记者们私下交流时的一个重要话题。

  中国太保(601601)董事长高国富表示,太保集团(包括旗下子公司)持有一些上市银行的股份,或者是未上市银行股权(此前入股杭州银行),甚至包括这次购买花旗银行所抛售的浦发银行股权,“均是出于财务投资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从保险资金久期匹配的角度出发,而非战略持股。”

  除此,中国太保依然重仓工商银行(601398)(601398.SH)、招商银行(600036)(600036.SH)等银行股。

  3月19日晚间,浦发银行发布公告称,其股东花旗银行海外投资公司通过大宗交易转让其5.06亿股股票,花旗至此“清仓”浦发。而接盘者是中国太保及旗下太平洋(601099)资产管理公司,成交金额总计42.16亿元。

  近期无增资计划 看中银行股

  今年以来,不少上市金融企业酝酿或者正在实施再融资计划,高国富表示,在此前一系列筹资增资活动后,集团目前仍保持有100多亿元的资金可以对集团内各项业务进行增资,因而“近期无增资计划”,即使未来有增资需求,方案也应是“多种多样,偏向创新的、多渠道的增资渠道”。

  另外,对于外界比较关心的投资情况,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于业明在业绩说明会上做出了说明。去年太保集团的整体投资,围绕升息周期加大了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力度,2011年末其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85.6%,较2010年末提高2.9个百分点,重点配置于协议存款、银行次级债和债权投资计划。

  对于固定收益的加重投资以及利率水平上升,使得太保集团2011年以利息收入、分红收入为主的净投资收益率达到4.7%,比上年末提高0.4个百分点,也高于此前公布年报的中国平安(601318)该项指标0.2个百分点。但尽管太保集团净投资收益率有所上升,但值得注意的是,若加上证券买卖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以及计提投资资产减值准备几个投资业务指标,太保集团的总投资收益率下降至3.7%,低于中国平安4.0%的总投资收益率。

  对于2012年的投资策略,于业明称:“2012年,国内流动性虽然会有所上升,但无论从投资、消费、CPI涨幅等来看,实质压力仍然比较大。从外部环境来看,美国经济虽然有复苏迹象,但是欧债危机仍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中国太保2012年投资仍然处于‘防御’状态,对于权益资产的比例控制与去年一样,而仍然会提升固定息资产配置比例。”银行股投资依然成为太保十分看重的投资标的。

  保单分红率“正常”

  由于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保险公司的利润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分红险保单分红率成为市场和保单持有者关注的焦点。对于太平洋人寿今年的分红险保单分红率情况,太平洋人寿董事长徐敬惠表示,太保寿险的红利分配将定在“中性”和“正常”的水平上,就目前公司的投资收益水平来看,未来的保单分红率会有适当调整,但不会有很大的波动。

  产险业务方面,通过比较不难发现,太平洋财险和平安财险“各有所长”:虽然赔付率高于平安财险,但综合成本率要低于平安财险,具体来看,在综合成本率、费用率、赔付率这三项指标上,平安财险分别为93.5%、35.7%和57.8%,而太平洋财险则为93.1%、34.5%和58.6%。

 银行股到底是贵还是便宜?这个问题两年来一直困扰着A股投资者。

  如果说贵,银行股现在无论是市盈率还是市净率,都是A股最低;如果说便宜,近期却有不少大资金正在疯狂抛售。

  银行股频遭大宗交易折价抛售

  3月19日,花旗银行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向机构投资者转让了所持浦发银行(600000)的5.06亿股股份。至此,花旗银行所持浦发银行股份为零。按照当前汇率,该项交易的全部收入为6.68亿美元,花旗银行计税后获利约3.49亿美元。

  据记者了解,当周除浦发外,大宗交易平台上也屡屡出现银行股的身影且无一例外是大幅折价卖出。3月21日,光大银行(601818)以2.63元在大宗交易平台上成交605万股,当天其最低股价为2.91元,折价率近10%。

  同日,北京银行(601169)也发生了两笔大宗交易,一笔成交83.7万股,另一笔76.7万股;成交价均为9.11元,较当天最低价10.04元折价9.26%。当天建设银行(601939)以4.28元在大宗交易平台被卖出149.8万股,相比最低价折价率9.51%。

  虽说有卖必须要有买才能成交,但是遭遇打折“贱卖”的银行股显然使得市场陷入困惑。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北京银行等近三周以来一直处于下跌之中,周K线已经收出三连阴。可以看出,直到现在为止,银行股交易的优势仍然在买方。

  或许花旗抛售浦发银行,有它自身资本金压力的考虑;但是最近其他大宗交易平台成交的银行股也遭大幅折价甩卖,又是何原因呢?

  业绩增速恐放缓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天气转暖,银行股年报发布也渐入高潮。除白酒外,银行可谓是A股最赚钱且业绩一直维持稳健增长的少数行业之一。如规模庞大的农业银行(601288)2011年实现净利润1219.27亿元,同比增长28.51%,平均一天赚3亿元。兴业银行(601166)、民生银行(600016)去年净利润分别为255.05亿元和279.2亿元,同比增长37.7%和58.8%。

  一位银行业研究员指出:“业绩高增长也不能拯救银行股,最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始终怀疑,这种靠信贷规模推动的业绩高增长能持续多久。如果货币政策无法真正转向宽松,那么业绩放缓什么时候都有可能来临。”

  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今年1~2月,新增贷款合计增量为14488亿元,比2011年同期少增1268亿元。

  上述研究员指出,虽然从已公布的上市银行年报来看,银行业去年中间业务增长迅猛,但是利息收入仍是银行业的主要业绩来源。“从目前的情况看,今年前两个月银行业息差同比表现平稳,但是如果信贷规模下降,将给银行业最可靠的一块利润来源带来不确定性。”

  光大证券(601788)也在花旗减持浦发后表示,2012年银行业基本面平稳,但是息差环比有可能会在一季度见顶;中间业务在高基数和监管限制下增速也可能会放缓。“预计银行业盈利增速2012年放缓至19%,中小银行盈利增速维持在20%以上。”

  巨额再融资乌云压顶

  而高悬市场头顶的再融资压力,也是制约银行股表现的重要原因。巨额再融资,给市场带来的心理恐慌,或许还更甚于业绩增速放缓。

  根据有关媒体报道,3月底,银监会将出台中国银行(601988)业实施巴塞尔协议III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这引起了市场对银行或将面临新一轮补充资本金压力的担忧。而即使是现在,一些银行也饱受银行资本充足率困扰。

  如民生银行去年虽然业绩增长近六成,但截至2011年12月31日,民生核心资本充足率仅7.87%,远低于9.5%的新监管标准;通过股权融资补充核心资本基本已经箭在弦上。数据显示,目前已公布方案尚未实施完成的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含可转债)合计不超过2138亿元,其中A股普通股1166亿元(包括880亿元定向增发),转债200亿元,H股普通股770亿元。

  上述研究员表示,对投资者来说,最心烦的不是银行再融资,应该是“无止境再融资”:“像交通银行(601328)2010年中旬才实施了配股,不过一年半又要融资了。而且一而再再而三打折融资,也会不断稀释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可以说,现在银行已陷入一个渴求资金的死循环。”

  估值何处是底?

  那么,估值低——这个最大亮点,会不会使得银行股走出“绝境”呢?

  一位投行人士表示,有时候估值是个伪命题。“可以说现在很多A股银行股已逼近每股净资产了,市盈率只有几倍,已经是历史底部。但这只是和以往A股这个封闭的市场相比。如果看看海外市场,A股银行股并不是最低。美国银行年初已经上涨了一波,但是市净率只有0.4倍;花旗大概是0.5倍。在业绩增速放缓、且又面临再融资压力的情况下,银行估值低的亮点会被遮掩。”

  不过,估值低又使得分析师们开始把银行板块作为防御性的首选。中信证券(600030)指出,2011年年报和2012年一季报披露时,银行板块有望出现一波短期行情,但其后缺乏上涨催化剂。不过较低PB估值会提供良好防御性。“优选估值具有安全边际(2012年预计PB低于或接近1倍)、盈利确定性较高、再融资压力较小品种。推荐浦发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601998)。”

 银监会人士就“贵阳银行上市申请获批”回应本报:早在去年9月底就已完成

  城商行上市热门贵阳银行近日又起“波澜”。近日,有多家媒体报道称,贵阳银行上市申请已获银监会批准,融资规模预计为20亿元左右。

  银监会银行二部相关人士昨日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证实,其对贵阳银行上市申请的批准,早在去年9月底就已完成;目前向证监会递交上市材料的14家银行,此前全部已通过银监会批准,而银监会的批准是向证监会递交申请的先决条件。

  上述相关人士还表示,银监会和证监会会就城商行上市标准进行协商,但发行规模、时间窗口等需要由证监会决定。

  银监会审批增资行为和方式 

  银监会相关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关于贵阳银行的上市申请和方案,银监会早在去年9月28日就已批准。但这只是一个正常程序,银行通过公募还是私募增资以及IPO,向银监会报批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非仅仅是针对上市的特殊要求。

  检索银监会网站可见一则银监会关于贵阳银行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并上市方案的批复,该批复发文日期为2011年9月28日,办文部门为银行二部,共包含三条内容:原则同意贵阳银行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发行规模不超过5亿股;本次发行所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应全部用于充实资本金;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完成相关工作。

  “银监会的批准等于银行上市的路条,只有银监会批准了,才能向证监会递交材料申请上市。”银监会相关人士特别强调,“作为监管部门,银监会批准的只是银行的增资行为和增资方式,而不是批准其上市,能不能上市最终还是要证监会说了算。”

  对于有着强烈上市愿望的银行来说,得到银监会的批准同意尤为重要。“银行上市其实也是增资,在这方面有一些监管规定,所以要向银监会报批。如果在银监会那里卡住了,对上市进程是有影响的。”武汉科技大学教授董登新对本报记者说。

  实际上,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四十六条第二款也规定了“特定行业的发行人应当提供管理部门的相关意见”。

  “包括贵阳银行在内,证监会公布的14家银行都经过银监会批准。”银监会相关人士说,银监会对于上报上市申请的城商行,只要是符合标准的,都予以放行。

  贵阳银行上市之路尚远

  贵阳银行早在2007年11月就已启动上市。2011年5月,贵阳银行称,将在当年第三季度递交IPO材料,股权清理、确认等已在此前展开。相对于上海银行、东莞银行等城商行,贵阳银行的上市之路颇为顺利。

  “银监会怎么可能替证监会批准贵阳银行上市,就算是通过了银监会的审批,但证监会现在也只是进行初审,这说明其上市还停留在审核的第一个阶段。”董登新说。

  银监会相关人士亦表示,虽然进入证监会初审程序,包括贵阳银行在内,正在冲刺上市的城商行,还需要经历一段路程。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银监会和深交所一再喊话,希望推动城商行上市开闸,但至今仍未有实质行动。3月中旬,有消息称上海银行已暂时搁置A股上市计划,目前正考虑在香港上市。对此,上海银行回应称,A股上市工作在继续推进,同时研究境外上市的可能性。在今年“两会”期间,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欧阳泽华透露,城商行IPO审核的相关标准仍在协商中。银监会相关人士对此表示,银、证两会协商的只是上市标准,发行规模、时间窗口等需要由证监会决定。

  贵阳银行自身的情况也不具优势。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其总资产为820亿元,各项存款余额71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81亿元,与同一地区的成都银行、重庆银行相比,并不具有优势。

  与此同时,其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2007年末~2009年末分别为38.76%、39.95%、20.38%,同期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则分别为58.57%、12.68%、13.63%,均高于监管红线。而这与监管层对城商行服务小微的要求相悖。而其原任行长王绍文离任后,现任行长王大鸣一人身兼党委书记、董事长、行长三职。

城商行的造富大戏或将上演。

  3月20日,在第十三届保荐机构联席会议上,深交所理事长陈东征呼吁,应加大城商行、农商行上市的力度,以更好地服务好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陈东征的讲话,无疑大大地强化了城商行上市重新开闸的预期。

  而在2月1日,随着中国证监会IPO预披露新政的实施,14家“在会”的城商行(农商行)名单亦浮出水面。而时已至一季度末,14家城商行(农商行)在证监会的审核却未有实质性进展。

  江苏一位银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在会的城商行进度每周只是例行公示,年内会有一些上会,但考虑市场发行环境以及目前对城商行异地扩张限制等政策因素,具体各家上会进度还具有不确定性。”

  但城商行一旦上市,或将成了资本纽带,将缔造一场具有区域特色的财富盛宴;当地持有城商行股份的上市公司则是颇为庞大的受益群体。

  区域上市公司围猎

  “在会”的14家城商行(农商行)虽仍未预披露,记者无法获悉其完整的股权结构,但根据已公布的2011年上市公司半年报或年报,以及各银行官方网站公布的年报,上市公司持有城商行(农商行)的资本版图雏形已现。

  据统计数据,2011年中期,14家在会拟上市城商行(农商行)中,大连银行、贵阳银行、杭州银行、徽商银行、江苏常熟农商行、江苏吴江农商行、江苏银行、锦州银行、上海银行、盛京银行、重庆银行等10家受到了90家的上市公司的持股。

  其中,华泰证券(601688)(601688.SH)对江苏银行的股权投资金额最大,达到13亿元,对应持股数为6.4亿股,占江苏银行总股本的7.03%。

  但持股比例最大前三位是,交通银行(601328)(601328.SH)、新湖中宝(600208)(600208.SH)、重庆路桥(600106)(600106.SH)分别持有江苏常熟农商行、盛京银行、重庆银行的股权,比例分别为10%、8.83%和8.48%。

  记者进一步统计发现,这些城商行(农商行)受到了当地上市公司的追捧,其中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尤为明显。

  据统计,2011年中期江苏银行一共受到了26家上市公司的持股,其中有华泰证券、苏宁电器(002024)(002024.SZ)、华西股份(000936)(000936.SZ)、江苏开元(600981)(600981.SH)等21家上市公司为江苏本地企业。

  该21家江苏本地企业累计约持有16.65亿股,累计占江苏证券总股本的18.30%;而大众交通(600611)(600611.SH)、中煤能源(601898)(601898.SH)、上海能源(600508)(600508.SH)、中国远洋(601919)(601919.SH)、中国南车(601766)(601766.SH)5家非江苏本地上市公司持股不到2000万股。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银行似乎成了上海本地上市公司“独家”持股的城商行。2011年中期上海银行一共有29家上市公司的持股,这些上市公司均为“清一色”的上海本地企业。

  另外,杭州银行亦大打本土牌,本地企业百大集团(600865)(600865.SH)、杭州解百(600814)(600814.SH)纷纷现身其股东名单;而嘉凯城(000918)(000918.SZ)的壳为湖南企业,但从其股东看,为地道的杭州上市公司。

  此外,贵阳银行、徽商银行、盛京银行、重庆银行等城商行的股东里亦闪现着当地上市公司的身影。

  上海一位金融行业的券商研究员对记者称,“城商行业务对象大多是当地企业,特别是跟当地的有规模上市公司存在着大额资金往来,再考虑地方政府等因素,上市公司入股当地银行的本土优势可见一斑。”

  “上市公司更乐意入股当地的城商行,一方面是可以分享上市后的股权投资回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拉近与当地银行之间的距离,取得融资优势。”该券商研究员进一步表示。

  “隐性”造富

  一旦城商行(农商行)如期上市,当地持有城商行(农商行)股权的上市公司将饕餮一场区域资本盛宴。

  上海一位会计人士对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对非上市金融机构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通常是成本法,而不是用权益法。”

  “成本法处理,通常不会受被投资主体盈亏以及其他权益变动的影响,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这一块属于隐性资产,没有直接体现在税前收益上。”前述人士还表示。

  早于2007年,这“隐性”造富已在城商行上市第一梯队的宁波银行(002142)、南京银行(601009)、北京银行(601169)身上初显。

  如2004年宁波银行定增,宁波当地企业杉杉股份(600884)(600884.SH)、雅戈尔(600177)(600177.SH)宁波韵升(600366)(600366.SH)以及宁波富邦(600768)(600768.SH)控股股东宁波富邦控股以1元/股的价格分别认购1.5亿股、1.56亿股、0.6亿股和1.02亿股。

  截至2011年三季末,杉杉股份持有1.79亿股,占宁波银行总股本的6.21%;若期间未减持,截至3月23日,杉杉股份持股市值已达17.11亿元,较其最初成本1.82亿元近番了10倍。

  假若2012年杉杉股份将其持有的1.79亿股宁波银行以10元/股的价格顺利减持,那么给其带来17.9亿元的投资收益,每股收益可惊人地增厚4.4元。可以比较的是,杉杉股份2011年全年净利润不足2亿元。

  城商行如此造富效应,眼下或将规模性上演。

  市场关注度较高的江苏银行,受到26家上市公司的持股。其中持股占江苏银行总股本1%以上的便有华泰证券、华西股份、苏宁电器、黑牡丹(600510)(600510.SH)、江苏开元和模塑科技(000700)(000700.SZ)6家。

  华泰证券持有江苏银行6.4亿股,持股比例为7.03%,为其第二大股东。但相比华泰证券56亿股的总股本,江苏银行成功上市为其带来的投资收益或并不明显。

  但华西股份持有江苏银行2.49亿股,占比为2.96%;而且华西股份总股本仅为7.48亿股,即每一股华西股份股票含有0.33股江苏银行。一旦江苏银行上市,华西股份为此取得的投资收益将明显增厚其每股收益。

  另外,黑牡丹可谓抢先尝到了城商行的造富甜头。2006年黑牡丹以1.2元/股认购江苏银行1.5亿股;而于江苏银行冲刺IPO之际,即2010年11月将其持有的4000万股以6.1元/股转给了常州新发展事业公司。

  此战黑牡丹便获得1.96亿元的投资收益。2010年黑牡丹的每股收益为0.5元,若扣除江苏银行的股权投资收益,其对应的每股收益仅为0.26元,这还较2009年每股收益0.46元下滑了43.48%。

  此外,对于业绩平淡或下滑的上市公司来说,持股城商行或是一根救命稻草。2011年风范股份(601700)(601700.SH)、江山股份(600389)(600389.SH)、苏常柴A(000570)(000570.SZ)业绩出现了大幅下滑,但其持有目前“在会”城商行(农商行)的股份或将为其扭转乾坤。

  更大的蛋糕

  其实,目前“在会”的14家城商行(农商行)仅是上市公司造富机器的冰山一角。

  随着城商行(农商行)第一梯队的上市,近年来各地上市公司对当地城商行(农商行)早已磨刀霍霍。

  据同花顺数据统计,截至2011年中期,累计242家上市公司参股了109家城商行(农商行),累计入股投资金额约为300亿元。

  已上市的金融机构或将是城商行(农商行)上市项目的最大赢家。

  中国人寿(601628)(601628.SH)持有广发银行30.8亿股的投资金额最大,达到了86.7亿元;其次分别是华泰证券和中国太保(601601)(601601.SH)各对江苏银行和杭州银行的持股,期初投资成本均达到了13亿元。

  而上海农商行、九江银行、江苏常熟农商行、宁夏银行、莱商银行、台州商业银行、徽商银行分别受到中国太保、兴业银行(601166)(601166.SH)、交通银行(601328.SH)、中国银行(601988)(601988。SZ)、浦发银行(600000)(600000.SH)、中国平安(601318)(601318.SH)、建设银行(601939)(601939.SZ)“亿元级别”的投资。

  值得关注的是,身为首批上市的城商行南京银行和北京银行亦大笔出手。南京银行对昆山鹿城村镇银行、日照银行、芜湖津盛农村合作银行、宜兴阳羡村镇银行各入股比例为51%、18%、30%和50%,累计的投资金额达3.21亿元;而北京银行亦斥资参股了廊坊银行和延庆村镇银行。

  在非金融的上市公司中,对城商行(农商行)投资热情最高的尚属新湖中宝(600208.SH)。其分别对成都农商行、吉林银行、盛京银行持有4.88万股、1亿股和3亿股,持股比例为8.27%、1.52%和8.83%;而对应的初始投资成本为6.53亿元、1.8亿元和4.5亿元。

  同时,杉杉股份、宁波韵升在宁波银行IPO中颇有斩获,而目前还各参与持股了浙江稠州银行和目前“在会”的大连银行。

  事实上,城商行(农商行)冲刺IPO也仅仅是金融盛宴的一部分。

  细心的投资者会发现,在证监会披露的一揽子“在会”企业中,还有信托和券商的身影,即中海信托、西部证券和国信证券。

  上市公司分享券商IPO已是家常便饭,前述西部证券的股东中陕国投A(000563)(000563.SZ)、城投股份(600649.SH)、中国中铁(601390)(601390.SH)的身影,而国信证券则是北京城建(600266)(600266.SH)独门盛宴股。

  但信托业自1994年陕国投A和安信信托(600816)(600816.SZ)上市后再无企业IPO,其间中融、华宝、重庆等信托企业均有无果而终的上市传闻;而如今中海信托或将开启封尘17年之久的信托业IPO大门。

  虽中海信托无上市公司足迹,但诸多信托企业受到了上市公司的提前布局。

  据数据统计,截至2011年中期,累计有38家上市公司对33家信托公司持有股份。其中安徽国元信托、北方国际(000065)信托、北京国际信托、杭州工商信托、上海国际信托、四川信托、西部信托、中铁信托均受到了2家或以上上市公司的青睐。

  有信托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信托业不是融资问题,而是资产的结构性问题;短期内信托业不会像城商行那样集中上市的预期,但基于国内信托业的发展,投资信托业不会没钱可以赚。”

在长长的IPO审核名单中,14家地方商业银行显得尤为引人瞩目,不仅意味着城商行上市有望时隔多年之后松绑,参股银行的A股上市公司也看到财富兑现的曙光。目前,225家上市公司持有非上市银行股权,投资金额高达642亿元,与2007年年末相比增加了近5倍。随着地方商业银行的陆续上市,这些公司有望分享到巨额的增值收益。

  首块“蛋糕”惠及79家公司

  2007年,宁波银行(002142)、南京银行(601009)和北京银行(601169)相继登陆A股市场,掀起了城商行上市的一轮热潮。不过,在此后的四年多时间里,地方商业银行始终与资本市场无缘。

  近期,随着江苏银行、上海银行等公司现身证监会公布的IPO审核名单,地方商业银行上市终于迎来了转机。同样感到欣喜的还有那些“潜伏”多年的参股公司,一旦地方商业银行成功上市,公司的原始股投资有望实现数倍至数十倍的增值。

  目前,进入IPO审核程序的地方商业银行共有14家,8家银行处于初审阶段,6家正在落实反馈意见。结合2011年年报和半年报,持有14家地方商业银行股权的上市公司多达79家,既有建设银行(601939)、中国人寿(601628)等大型金融机构,也有苏宁电器(002024)、四川长虹(600839)等企业。这些上市公司持股数量合计为23.90亿股,投资金额69.37亿元,账面价值约72.62亿元。

  可以预见的是,参股银行的首发上市为这些参股公司带来的收益是巨大的。以当年宁波银行上市为例,杉杉股份(600884)、雅戈尔(600177)分别持有原始股1.79亿股,持股成本不足1元/股,而发行价则高达9.2元。2012年3月2日宁波银行公告显示,雅戈尔减持2970万股的套现金额高达2.95亿元,在不考虑历年分红因素的情况下,投资增值幅度已经达到了近10倍。

  排队待审的地方商业银行中,除了江苏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和江苏江阴农村银行拟在深交所上市之外,其余12家银行都拟在上交所挂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拟上市银行的资产状况差异十分明显,既有总资产超过6000亿元的上海银行,也有规模不足700亿元的贵阳银行。资产质量、盈利能力等因素将导致他们的发行定价出现分化。

  上海银行不仅资产规模最大,也是最有“魅力”的地方商业银行,29家上市公司先后参股投资。其中,豫园商城(600655)持有3489.59万股,占上海银行发行前股本的0.82%,投资金额为7133.12万元。此外,江苏银行也吸引了25家上市公司参股。其中,本地上市公司——苏宁电器持有江苏银行1.5亿股,投资金额为5.4亿元。

  四年空档期参股规模增5倍

  2007年年末,当时持有非上市银行股权的上市公司有176家,投资金额合计为111.15亿元。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中,参股最多的申华控股(600653)持有广发银行1.66亿股,投资金额4.12亿元。尽管在此后的四年多时间里地方商业银行的上市始终处于“空窗期”,然而这并不能阻挡住上市公司投资参股的热情。截至2011年中期,参股地方商业银行的上市公司数量增加至225家,投资金额合计为642.09亿元,较2007年年末增加了4.78倍。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中,新湖中宝(600208)持有3家银行股权,累计投资金额为12.83亿元。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共有各类商业银行249家,其中5家大型商业银行已全部上市,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多数实现上市。与之相比,147家城市商业银行、85家农村商业银行俨然成为了众多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上市公司参股的不仅仅是大中城市的城商行,一些小城市或区县的银行也成为投资目标。例如,民生银行(600016)持有梅河口村镇银行51%的股权,而梅河口只是吉林省东南部的一个县级市;亚星锚链(601890)持有润丰村镇银行8.33%的股权,该银行位于江苏省的县级市靖江。

  上市公司之所以对于银行股权趋之若鹜,除了未来上市会带来股权升值的因素外,地方性金融机构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也是重要原因。对于部分上市公司来说,参股银行甚至成为了提升业绩的砝码。重庆路桥(600106)刚刚披露的年报显示,投资2亿元参股的重庆商业银行2011年净利润高达14.63亿元。按照持股比例8.48%计算,重庆路桥因投资重庆商业银行获得的当年收益为1.24亿元,几乎与该公司2010年的净利润相当。

  市场人士表示,在当前利率管制的情况下,银行业稳定的利润回报高于其它行业的平均水平,而地方银行面临的资本金不足问题,恰好给上市公司提供了参股投资的机会。目前,上市公司“潜伏”在地方商业银行中的642亿元投资像是一座“金矿”,随着相关银行陆续上市,将会实现数千亿元的财富增值。

 

热点推荐: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正点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