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正点财经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财经新闻 主力数据 财经视频 研究报告 证券软件 内参传闻股市学院
你的位置: 正点财经 > 财经新闻 > 股市要闻 > 正文

记者观察:回购股票与银行脱身泥潭

2012年07月31日 15:18 证券时报
     自5月底交通银行股票盘中跌破净资产以来,越来越庞大的银行“破净”大军终于迫使市场择法自救。

     上周末,曾经呼吁巴菲特入股招商银行的陕西创赢投资董事长崔军再度呼吁,希望浦发、交行、兴业、深发展和民生银行等5家“破净”银行能够以不超过每股净资产的价格回购并注销股票,以此提振股价,并提高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为此,崔军不仅以公司名义向前述5家银行董事长发去传真,且正式呼吁上述5家银行股东授权其向公司董事会提出计划,并申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进行表决。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一提议近乎悲壮。因为从国内外资本市场过往历史看,如果不是为了抵御恶意收购,回购股票主要的目的几乎只有一个,就是稳定公司股价。无论出发点是什么,这种呼声本质上代表了市场对银行股跌成白菜价的极大无奈。而从短期看,回购股票的举措对于提振公司股价不乏成功案例,其潜在的可操作性也是促成这一呼声出现的重要原因。

     那么,银行面临的是短期问题吗?显然不是。以记者浅见,当前银行面临的挑战,与中国经济转型所面临的挑战几可相提并论。从金融行业的大布局看,直接融资市场带来的金融脱媒效应,将在长期削弱银行的市场地位。从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看,从投资和出口转向消费,也将促使银行从受保护的息差业务转向竞争更为激烈的零售银行和财富管理。从金融市场逐渐开放看,银行即便无需考虑外来竞争者的调整,也需直面利率市场化颠覆传统盈利模式带来的挑战。

     而在这一转型关口,中国银行业的现状是什么?当前的现状是银行依然严重依赖息差业务,进而在经济下行通道内,即便出于保证业绩增长的需要,也不得不吃进大量的政府融资平台项目;当前的现状是银行在已经通过理财等业务曲线进入市场化的利率环境情况下,基础性的利率市场化动作却刚刚起步;当前的现状还包括,尽管多数银行都宣称自身从息差业务大踏步转向资本消耗低的中间业务,但在过往数年内不仅频频陷入“融资—放贷—再融资”的恶性循环之中,其中间业务收入更在今年上半年监管层刮起的整顿风暴中无处遁形。

     诚然,从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看,意味着未来银行业绩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但是,仅靠回购股票的短期措施,能够让银行从这些基础性的泥潭中完全脱身吗?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自2005年以来银行业改革和发展的成绩,中国的银行业管理者已经被证明善于在给定的市场条件下有效地经营商业银行。因此,决定商业银行投资价值的核心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市场对当前经济转型和发展的未来预期。

     那么,从长期看,中国经济转型和商业银行将何去何从?不得不承认,这个问题远超记者洞见能力之外,且在很大程度上是资本市场无法给出答案的外部因素。但确定的是,这也是股票回购等技术性手段所无法给出答案的问题。

    
热点推荐: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正点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