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正点财经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财经新闻 主力数据 财经视频 研究报告 证券软件 内参传闻股市学院
你的位置: 正点财经 > 财经新闻 > 股市要闻 > 正文

记者观察:转融通时代应加强传闻打假

2012年08月15日 04:49 证券时报
     日前,一个无中生有的海外投资巨亏传闻将中信证券A股股票险些砸到跌停板,与此同时,在融券市场和期指市场做空的投资者却获利不菲。抛开股指期货不说,两融市场的一场多空较量足以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不足4000万元的资金“战胜”了高达12亿元的资金,诀窍在于做空者成功利用了该传闻。

     截至8月13日,累计融资买入超过12亿元中信证券股票的投资者单日亏损超过1亿元,然而累计融券卖出数千万元该股的投资者则轻松获利数百万元。诚然,在转融通推出之前,券商真正提供给投资者融出的股票品种有限且动力不强。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融券卖出者靠传闻获利的金额远小于融资买入者。然而,一旦转融通推出,券商融出的券种及数量将会骤增,届时多空博弈格局必将改变。

     对此,业界普遍的观点是,目前市场上造谣的成本太低,如果不严惩造谣者,转融通会成为市场的梦魇。无独有偶,近期在深圳举行的针对转融通推出后的投资策略研讨会上,不少机构投资者也表达了类似担忧:一是做空者在各大网络论坛里发布不利于上市公司经营的虚假消息动力加强;二是即便做空者没有发布虚假消息,但传播该类消息的动力也同样增强。

     实际上,这种忧虑并非空穴来风,中信证券海外巨亏传闻、张裕A涉嫌农药超标传闻、地产行业取消预售制度等传闻,均在重创相关个股的同时引发整个板块的集体暴跌,无疑使得做空者在融券市场和期指市场均可获利。

     据不少投资机构反映,传闻之所以引发基金重仓股暴跌,市场缺乏信心固然是重要原因之一,但其中也有不少做空者刻意释放、传播和渲染利空因素的成分;同时,因做空机制的存在,也使得私募和公募被迫减仓,以减少损失。

     记者认为,在转融通推出之际,监管部门应加强监测虚假传闻的发布和传播渠道,对相关获利者进行事后问责,并督促和要求相关部门、上市公司及时回应,以减小虚假传闻对市场的冲击。

     以中信证券海外投资巨亏这一虚假消息为例,据可查的资料显示,相关传闻最早出现在某门户网站的股吧里,随即在各大股吧和微博之间传播。而据记者了解,中信证券相关人士在传闻出来的第一时间已在网络上寻找信息源头,但因技术手段和企业属性的受限,信息源头的寻找缺乏权威性,而且不具备问责相关方的权力和资格,因此也和其他传闻一样,最后不了了之。为此,中信证券相关人士呼吁加强虚假传闻的监管力度。

     事实上,针对虚假传闻的监管制度并非无效。据记者了解,在股指期货推出的初期,市场上也不乏利用做空现货在期指上获利的机构,但随着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登记公司和监控中心在内的“五方”跨市场监管制度的落实,该非法获利的苗头被及时扼杀。因此,如果监管部门能出台相关针对性的政策,无疑能杜绝或较少虚假传闻带来的不良影响。

    
热点推荐: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正点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