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高:未来十年是黄金十年 保住财富然后实现增值
2017-11-10 00:00:00 证券时报网
11月8日,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沈明高博士,分享了新时代的经济逻辑。
沈明高认为,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里提出很多新的判断,比较重要的有三个。
第一,中国经济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就是更加注重质量。
第二,新矛盾中提到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很可能在未来是一个新的投资方向。
第三,中国经济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怎么样提高效率,是未来的一个很重要的主题。
通过一系列对比测算,沈明高认为中国是最接近,或者最有能力超过美国的一个经济体。但这个过程并不简单。
第一,中国已经享受了全球化的好处。中国目前的出口占GDP的比重已经是14%,是全球第一大的出口国。
第二,中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是26%,也就是说全球四分之一制造业的产值产生在中国,但未来30年还要继续保持一个比较快速的增长,制造业能不能升级,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第三,从我国的人均资本存量可以看到,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上升速度非常快。但我们的人均资本存量仅仅是美国的四分之一,所以投资仍有潜力。
沈明高认为,过去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还是靠加杠杆,现在进入一个去杠杆的时代,增长还会上升,但常态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所以说投资还是会有潜力,但不会像过去这样这么快地支持经济增长。
目前十九大提出的政策核心是再平衡,实际上十九大确立的一个方向,就是要更加重视质量,更加重视效率,更加重视新的增长动力。
反过来讲,有几个政策需要收紧。
第一,房地产政策的收紧。第二,金融去杠杆。第三,供给侧改革的去产能。第四,地方政府债务的终身制,国有企业去杠杆,也就意味着未来基础设施投资也面临压力。另外,现在强势退推行的环保督察,可能会带来经济的放慢。基于多种因素,沈明高判断,GDP明年的增长速度有可能会低于今年是大概率事件。
关于未来的投资主题,沈明高认为总体上来讲有三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未来可能是代表了一个相对周期的趋势。
首先,偏好消费,从整个经济的角度来看,个人消费信贷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了25%左右。相对来讲,企业的贷款占整个贷款的比重在下降。说明中国经济已经逐步进入了一个消费驱动的时代。
另外,关注细分行业的龙头。细分行业的龙头还会有更好的成长机会。中国的A股加入MSCI是一个非常渐进的过程,可能长达5-10年。在这个过程中外国投资者会比较持续地关注盈利确定性比较高的细分行业的龙头。
从制造业升级的角度来看,大的企业相对来讲在研发投资,在产业升级方面有比较明确、明显的优势,这就是为什么要关注细分行业的龙头的原因。
另一个投资的方向,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沈明高认为,一个比较大的方向是休闲需求。包括公共医疗、教育等等行业。
最后一个投资方向,是资本市场的机会。沈明高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从过去的重资产要转向未来的轻投资。比如租赁行业,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资产轻量化,是一种低成本的融资方式。
简单总结一下,在沈高明博士看来,第一,未来30年和过去30年会完全不同,对于投资者来讲,新时代要有新的思维,新的逻辑。第二,新时代对中国来讲是一个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一定会有波折。第三,投资的机会应该侧重城市化,跟城市化相关的消费升级。轻资产是一个方向,制造业的升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最后还要合理考虑自己的资产配置。
资本市场的开放是大势所趋。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贬值,未来海外资金有流入的机会,所以中国的资本市场开放,未来一定是资本双向流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沈明高在演讲的最后表示,未来十年是黄金的十年,要守住财富,然后实现增值。
附:沈明高演讲原文
很高兴有机会参加今天的这个活动,我主要是从事宏观方面的研究,刚刚巴曙松博士介绍了很多关于沪、深港通方面的资料。我觉得确实是像巴曙松博士说的,现在大家也可以看到资金双向流动热度在不断上升,确实也是由于我们深圳和香港所处的大湾区的独特位置,互联互通会是未来五到十年都是会有非常好的一个机会。
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新时代的经济逻辑》,大家一听都知道,这是十九大习总书记提出的判断,中国经济进入了新时代。
在十九大报告里提了很多新的判断,我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有这三点:
第一、中国经济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质量。
第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不断上涨,但我们现在发展得不太平衡、不太充分,这两个之间的矛盾怎么样来解决?每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到底是什么,这个在未来的新时代很可能会得到比较好的满足,所以这当然是一个新的投资方向。
第三、中国经济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怎么样提高效率,确实是我们未来的一个很重要的主题。
所以我今天的内容主要包括这三方面:新时代到底对我们来讲意味着什么?对短期经济和长期经济存在什么样的影响?有什么投资机会?
下面我从这三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些探讨。
一、经济进入新时代
十九大报告里面其中有一段很重要的内容,是讨论未来30年的经济增长,到2049年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政府这次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增长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我们需要做一些判断,我们要想象一下中国在2049年可能会是什么样的情景,从现在到那时候的过程会遇到什么样的风险和挑战。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方面。
中国目前来讲,左边这个图,红颜色的是中国,上面黑颜色的是美国,蓝颜色的是日本。你可以看到,按照2010年的美元计价,中国现在综合的人均GDP有将近7000美金,按照现在的美元计大概是8000美金多一点,相当于美国1934年人均GDP的水平,相当于日本1957年的时候,以及韩国1987年的水平。
右边这张图,我是把这几个国家在未来的发展,也就是1934年之后的美国,1957年之后的日本,1987年之后的韩国,把不同的国家按照人均GDP接上中国。你可以发现,中国目前的GDP大概是7000美金,但是未来走势有一些差别。
这张图最上面的是日本,黑颜色的是美国,中间是韩国。美国先往下再往上,主要是因为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基本上是1957年到1990年大概的33年,也就是我们现在到2049年。加上韩国,也就是说我们会有3条不同的路径。
我们假设中国按照日本来走,会是一个什么情形?
到2049年中国的人均GDP有可能达到3.8万美金,按照2010年的美元来算,到那个时候实际上这个水平会高得多。如果按照美国来走就只有2.3万美金,因为中间有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间的韩国可能更加可比,在2.3万美金到3.8万美金之间,如果你取一个平均数,大概就是3万美金左右。
按照日本来算,从现在到2049年,日本那时候的GDP增长速度平均是5.3%。所以告诉我们第一点的就是,即使我们按照日本快速发展的过程来看,中国GDP的增长速度不需要6%以上的增长,5%或者更低,也完全有可能实现一个类似于日本过去33年走过的路。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
如果要达到2049年日本代表的水平,这里面有三个重要的含义。
第一,我们要能够成功达到日本那时候的阶段,因为我们不同阶段的时候我们的房地产价格已经非常高了,这是我们跟日本最大的第一点不同。
第二,我们要能够跨越中等收入社会陷阱,意味着当我们的人均收入到了一定水平的时候,我们的人工成本提高了之后,我们很难实现技术上的突破,经济增长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讲陷于停滞,这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还有第三个比较不那么重要,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关口,就是中国的总量GDP要超过美国。中国的总量GDP要超过美国,现在看来并不是一个特别困难的事情。
但上个世纪有三大预言,刚开始说前苏联要超过美国,第二个是说德国,二战以后说德国要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第三个预言当然是日本。但这三个国家,三个经济体,前苏联是解体,基本上都没有实现。中国我个人认为是第四大预言,这是最接近,或者最有能力超过美国的一个经济体。但是我想说,这个过程可能也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需要一些努力。
刚才给大家看了一个总的大的图景。中国跟美国、日本到底有什么不同?有几个不同。
第一,中国已经享受了全球化的好处。你可以看到日本,像在1957年的时候,这是日本出口占全球的比重,那个时候只有3%、4%左右,而红颜色的是中国。我们目前的出口占GDP的比重已经是14%,是全球第一大出口国。
想象一下,日本是从这个时候,1957年开始进行经济增长的,而我们已经是在那个高位,再要实现30年5%的增长,我们假设是以日本为目标的话,这首先是一个很大的区别。也就是说日本在快速发展的33年中,充分享受了全球化的好处,而我们已经在享受了全球化好处之后,还要实现33年比较快的增长。这个增长速度有可能是4%,有可能是5%,但我们假设以日本为目标,这是第一个不同。
第二,制造业。这个是制造业占全球的份额,虚线是日本,这个图是从1980年开始的,所以可以想象一下,1957年的时候日本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显然是不到10%,可能是5%左右,这个数据现在没有。
中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是25%,也就是说现在四分之一制造业的产值已经是在中国生产了。所以中国目前已经充分地享受了工业化的好处,但未来30年还要继续保持一个比较快速的增长,那么我们的制造业能不能升级,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前面这两个图就告诉了大家,跟日本当年的不同,我们已经是在全球化、工业化之后又要再上一个台阶,要实现现代化的强国。
还有就是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我们还是有潜力的。左边这个图是人均资本存量,黑颜色的是美国,蓝颜色的是日本,虚线是韩国,红颜色的是中国。
我们的人均资本存量,你可以看到,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它的上升速度是非常快的,我们是以投资为主。但我们的人均资本存量要跟美国比的话也只是它的四分之一,所以说投资还是有潜力,只是说要向过去这样快速增长,如果要向这样的斜率上去的话,赶上美国可能用不了多少年,这个就要看我们的负债能力能不能匹配。
过去大家知道,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还是靠加杠杆,我们现在又要进入一个去杠杆的时代,人均资本存量增长还会上升,但投资增长速度常态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所以说投资还是会有潜力,但不会像过去这样这么快地支持经济增长。
我个人认为中国未来潜力最明显的是城市化。右边这个图,红颜色的是中国的城市化率,目前按照常住人口的城市化率是60%,这个实际上相当于美国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水平,相当于日本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水平,相当于韩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水平。
也就是说我们跟这些国家,当初经济发展占人均GDP7000美金左右,最可比实际上是城市化率。而按照户籍城市化率来比,我们实际的城市化率还是要低的。
我们看到前面几张图,中国已经不落后于美国、日本当年的水平,但城市化率明显落后。也就是说中国经济未来30年要继续保持一个合理的,4%-5%的增长速度,可能城市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事情,跟城市化相关的投资,我个人认为还是未来非常重要的部分。
最后一个就是技术进步、创新。我们可以看到,左边这个图蓝色的这条线是美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代表了技术进步的水平。虚线红线的是中国,中国过去的上下波动很大,但最近你可以看到,我们全要素生产率的水平实际上在下降,比美国还是要稍微好一点,但好不了太多。这个当然是未来可持续增长的最重要源泉。
所以前面的这几个图给大家做了很多对比分析,是想告诉大家,中国未来30年如果我们想成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第一、资产架构泡沫大规模破灭风险;
第二、避免掉入中等收入社会陷阱;
第三、赶超美国,把美国作为赶超的对象;
第四、主要的机会是在城市化;
第五、技术创新,新经济永远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这是我想说的第一部分。
二、再平衡新政
第二部分,目前十九大提出的政策核心是再平衡。因为过去中国经济非常不平衡,这个不平衡体现在很多方面,城乡差距、收入差距、财富差距等等。实际上十九大给出了一个方向,基本上是非常明确了,我们就是要更加重视质量,更加重视效率,更加重视新的增长动力。反过来讲,我们有几个政策可能是要收紧的。
第一,大家现在也可以感受到,房地产政策的收紧,这个趋势很可能持续。
第二,金融去杠杆。大家可以看到现在的市场利率市场上是在上升的。
第三,供给侧改革的去产能,可能还是会持续。
第四,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专门提出了地方政府债务的终身制,国有企业要去杠杆,也就意味着未来基础设施投资也面临压力。大家知道基础设施投资今年还是以PPP为主导的公私合营的资金作为投资主力,背后主要的投资方是政府、国有企业。
最后一点,环保督察,现在也是在强势推行。我觉得这个对改善环境是非常需要的,但可能会带来经济的放慢。所以在短期来讲,我个人认为这个政策方向非常明确,会对短期的经济带来一些影响。
中国经济今年以来的复苏主要是两个因素。
第一,出口。这个图给大家看的就是从1993年到现在,蓝颜色的线是发达国家的进口增长,也就是发达国家的需求。红颜色是中国的出口。
沈明高认为,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里提出很多新的判断,比较重要的有三个。
第一,中国经济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就是更加注重质量。
第二,新矛盾中提到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很可能在未来是一个新的投资方向。
第三,中国经济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怎么样提高效率,是未来的一个很重要的主题。
通过一系列对比测算,沈明高认为中国是最接近,或者最有能力超过美国的一个经济体。但这个过程并不简单。
第一,中国已经享受了全球化的好处。中国目前的出口占GDP的比重已经是14%,是全球第一大的出口国。
第二,中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是26%,也就是说全球四分之一制造业的产值产生在中国,但未来30年还要继续保持一个比较快速的增长,制造业能不能升级,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第三,从我国的人均资本存量可以看到,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上升速度非常快。但我们的人均资本存量仅仅是美国的四分之一,所以投资仍有潜力。
沈明高认为,过去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还是靠加杠杆,现在进入一个去杠杆的时代,增长还会上升,但常态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所以说投资还是会有潜力,但不会像过去这样这么快地支持经济增长。
目前十九大提出的政策核心是再平衡,实际上十九大确立的一个方向,就是要更加重视质量,更加重视效率,更加重视新的增长动力。
反过来讲,有几个政策需要收紧。
第一,房地产政策的收紧。第二,金融去杠杆。第三,供给侧改革的去产能。第四,地方政府债务的终身制,国有企业去杠杆,也就意味着未来基础设施投资也面临压力。另外,现在强势退推行的环保督察,可能会带来经济的放慢。基于多种因素,沈明高判断,GDP明年的增长速度有可能会低于今年是大概率事件。
关于未来的投资主题,沈明高认为总体上来讲有三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未来可能是代表了一个相对周期的趋势。
首先,偏好消费,从整个经济的角度来看,个人消费信贷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了25%左右。相对来讲,企业的贷款占整个贷款的比重在下降。说明中国经济已经逐步进入了一个消费驱动的时代。
另外,关注细分行业的龙头。细分行业的龙头还会有更好的成长机会。中国的A股加入MSCI是一个非常渐进的过程,可能长达5-10年。在这个过程中外国投资者会比较持续地关注盈利确定性比较高的细分行业的龙头。
从制造业升级的角度来看,大的企业相对来讲在研发投资,在产业升级方面有比较明确、明显的优势,这就是为什么要关注细分行业的龙头的原因。
另一个投资的方向,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沈明高认为,一个比较大的方向是休闲需求。包括公共医疗、教育等等行业。
最后一个投资方向,是资本市场的机会。沈明高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从过去的重资产要转向未来的轻投资。比如租赁行业,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资产轻量化,是一种低成本的融资方式。
简单总结一下,在沈高明博士看来,第一,未来30年和过去30年会完全不同,对于投资者来讲,新时代要有新的思维,新的逻辑。第二,新时代对中国来讲是一个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一定会有波折。第三,投资的机会应该侧重城市化,跟城市化相关的消费升级。轻资产是一个方向,制造业的升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最后还要合理考虑自己的资产配置。
资本市场的开放是大势所趋。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贬值,未来海外资金有流入的机会,所以中国的资本市场开放,未来一定是资本双向流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沈明高在演讲的最后表示,未来十年是黄金的十年,要守住财富,然后实现增值。
附:沈明高演讲原文
很高兴有机会参加今天的这个活动,我主要是从事宏观方面的研究,刚刚巴曙松博士介绍了很多关于沪、深港通方面的资料。我觉得确实是像巴曙松博士说的,现在大家也可以看到资金双向流动热度在不断上升,确实也是由于我们深圳和香港所处的大湾区的独特位置,互联互通会是未来五到十年都是会有非常好的一个机会。
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新时代的经济逻辑》,大家一听都知道,这是十九大习总书记提出的判断,中国经济进入了新时代。
在十九大报告里提了很多新的判断,我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有这三点:
第一、中国经济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质量。
第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不断上涨,但我们现在发展得不太平衡、不太充分,这两个之间的矛盾怎么样来解决?每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到底是什么,这个在未来的新时代很可能会得到比较好的满足,所以这当然是一个新的投资方向。
第三、中国经济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怎么样提高效率,确实是我们未来的一个很重要的主题。
所以我今天的内容主要包括这三方面:新时代到底对我们来讲意味着什么?对短期经济和长期经济存在什么样的影响?有什么投资机会?
下面我从这三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些探讨。
一、经济进入新时代
十九大报告里面其中有一段很重要的内容,是讨论未来30年的经济增长,到2049年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政府这次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增长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我们需要做一些判断,我们要想象一下中国在2049年可能会是什么样的情景,从现在到那时候的过程会遇到什么样的风险和挑战。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方面。
中国目前来讲,左边这个图,红颜色的是中国,上面黑颜色的是美国,蓝颜色的是日本。你可以看到,按照2010年的美元计价,中国现在综合的人均GDP有将近7000美金,按照现在的美元计大概是8000美金多一点,相当于美国1934年人均GDP的水平,相当于日本1957年的时候,以及韩国1987年的水平。
右边这张图,我是把这几个国家在未来的发展,也就是1934年之后的美国,1957年之后的日本,1987年之后的韩国,把不同的国家按照人均GDP接上中国。你可以发现,中国目前的GDP大概是7000美金,但是未来走势有一些差别。
这张图最上面的是日本,黑颜色的是美国,中间是韩国。美国先往下再往上,主要是因为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基本上是1957年到1990年大概的33年,也就是我们现在到2049年。加上韩国,也就是说我们会有3条不同的路径。
我们假设中国按照日本来走,会是一个什么情形?
到2049年中国的人均GDP有可能达到3.8万美金,按照2010年的美元来算,到那个时候实际上这个水平会高得多。如果按照美国来走就只有2.3万美金,因为中间有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间的韩国可能更加可比,在2.3万美金到3.8万美金之间,如果你取一个平均数,大概就是3万美金左右。
按照日本来算,从现在到2049年,日本那时候的GDP增长速度平均是5.3%。所以告诉我们第一点的就是,即使我们按照日本快速发展的过程来看,中国GDP的增长速度不需要6%以上的增长,5%或者更低,也完全有可能实现一个类似于日本过去33年走过的路。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
如果要达到2049年日本代表的水平,这里面有三个重要的含义。
第一,我们要能够成功达到日本那时候的阶段,因为我们不同阶段的时候我们的房地产价格已经非常高了,这是我们跟日本最大的第一点不同。
第二,我们要能够跨越中等收入社会陷阱,意味着当我们的人均收入到了一定水平的时候,我们的人工成本提高了之后,我们很难实现技术上的突破,经济增长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讲陷于停滞,这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还有第三个比较不那么重要,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关口,就是中国的总量GDP要超过美国。中国的总量GDP要超过美国,现在看来并不是一个特别困难的事情。
但上个世纪有三大预言,刚开始说前苏联要超过美国,第二个是说德国,二战以后说德国要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第三个预言当然是日本。但这三个国家,三个经济体,前苏联是解体,基本上都没有实现。中国我个人认为是第四大预言,这是最接近,或者最有能力超过美国的一个经济体。但是我想说,这个过程可能也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需要一些努力。
刚才给大家看了一个总的大的图景。中国跟美国、日本到底有什么不同?有几个不同。
第一,中国已经享受了全球化的好处。你可以看到日本,像在1957年的时候,这是日本出口占全球的比重,那个时候只有3%、4%左右,而红颜色的是中国。我们目前的出口占GDP的比重已经是14%,是全球第一大出口国。
想象一下,日本是从这个时候,1957年开始进行经济增长的,而我们已经是在那个高位,再要实现30年5%的增长,我们假设是以日本为目标的话,这首先是一个很大的区别。也就是说日本在快速发展的33年中,充分享受了全球化的好处,而我们已经在享受了全球化好处之后,还要实现33年比较快的增长。这个增长速度有可能是4%,有可能是5%,但我们假设以日本为目标,这是第一个不同。
第二,制造业。这个是制造业占全球的份额,虚线是日本,这个图是从1980年开始的,所以可以想象一下,1957年的时候日本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显然是不到10%,可能是5%左右,这个数据现在没有。
中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是25%,也就是说现在四分之一制造业的产值已经是在中国生产了。所以中国目前已经充分地享受了工业化的好处,但未来30年还要继续保持一个比较快速的增长,那么我们的制造业能不能升级,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前面这两个图就告诉了大家,跟日本当年的不同,我们已经是在全球化、工业化之后又要再上一个台阶,要实现现代化的强国。
还有就是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我们还是有潜力的。左边这个图是人均资本存量,黑颜色的是美国,蓝颜色的是日本,虚线是韩国,红颜色的是中国。
我们的人均资本存量,你可以看到,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它的上升速度是非常快的,我们是以投资为主。但我们的人均资本存量要跟美国比的话也只是它的四分之一,所以说投资还是有潜力,只是说要向过去这样快速增长,如果要向这样的斜率上去的话,赶上美国可能用不了多少年,这个就要看我们的负债能力能不能匹配。
过去大家知道,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还是靠加杠杆,我们现在又要进入一个去杠杆的时代,人均资本存量增长还会上升,但投资增长速度常态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所以说投资还是会有潜力,但不会像过去这样这么快地支持经济增长。
我个人认为中国未来潜力最明显的是城市化。右边这个图,红颜色的是中国的城市化率,目前按照常住人口的城市化率是60%,这个实际上相当于美国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水平,相当于日本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水平,相当于韩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水平。
也就是说我们跟这些国家,当初经济发展占人均GDP7000美金左右,最可比实际上是城市化率。而按照户籍城市化率来比,我们实际的城市化率还是要低的。
我们看到前面几张图,中国已经不落后于美国、日本当年的水平,但城市化率明显落后。也就是说中国经济未来30年要继续保持一个合理的,4%-5%的增长速度,可能城市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事情,跟城市化相关的投资,我个人认为还是未来非常重要的部分。
最后一个就是技术进步、创新。我们可以看到,左边这个图蓝色的这条线是美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代表了技术进步的水平。虚线红线的是中国,中国过去的上下波动很大,但最近你可以看到,我们全要素生产率的水平实际上在下降,比美国还是要稍微好一点,但好不了太多。这个当然是未来可持续增长的最重要源泉。
所以前面的这几个图给大家做了很多对比分析,是想告诉大家,中国未来30年如果我们想成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第一、资产架构泡沫大规模破灭风险;
第二、避免掉入中等收入社会陷阱;
第三、赶超美国,把美国作为赶超的对象;
第四、主要的机会是在城市化;
第五、技术创新,新经济永远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这是我想说的第一部分。
二、再平衡新政
第二部分,目前十九大提出的政策核心是再平衡。因为过去中国经济非常不平衡,这个不平衡体现在很多方面,城乡差距、收入差距、财富差距等等。实际上十九大给出了一个方向,基本上是非常明确了,我们就是要更加重视质量,更加重视效率,更加重视新的增长动力。反过来讲,我们有几个政策可能是要收紧的。
第一,大家现在也可以感受到,房地产政策的收紧,这个趋势很可能持续。
第二,金融去杠杆。大家可以看到现在的市场利率市场上是在上升的。
第三,供给侧改革的去产能,可能还是会持续。
第四,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专门提出了地方政府债务的终身制,国有企业要去杠杆,也就意味着未来基础设施投资也面临压力。大家知道基础设施投资今年还是以PPP为主导的公私合营的资金作为投资主力,背后主要的投资方是政府、国有企业。
最后一点,环保督察,现在也是在强势推行。我觉得这个对改善环境是非常需要的,但可能会带来经济的放慢。所以在短期来讲,我个人认为这个政策方向非常明确,会对短期的经济带来一些影响。
中国经济今年以来的复苏主要是两个因素。
第一,出口。这个图给大家看的就是从1993年到现在,蓝颜色的线是发达国家的进口增长,也就是发达国家的需求。红颜色是中国的出口。
热点推荐: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