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轻量化专题:高强钢、铝镁合金持续高增长 碳纤维初步实现规模应用
2018-02-06 00:00:00 广州广证恒生证券
【市场空间】国内2020年可达3807.5亿元,复合增长率25.9%,增速远超全球
全球汽车轻量化趋势明确。据LightweightingWorld研究测算,2015年全球乘用车轻量化市场空间为7172亿元,2020年可达1.24万亿元,复合增长率11.6%。我国汽车轻量化水平较低,乘用车平均比欧洲汽车重5%-10%。2015年我国乘用车轻量化市场空间为1282.4亿元,2020年可达3807.5亿元,复合增长率25.9%。远高于全球行业整体增速。
【行业核心驱动力】产业诉求+政策诱导,轻量化将加速推进
(1)根据工信部最新发布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到2020年,所有车企生产的乘用车平均油耗要从2015年的6.9L/100km降至5.0L/100km,年均降幅6.2%。不达标的企业将面临停止新品公告申报等惩罚。汽车整备质量每减少100kg,燃油汽车百公里油耗可减少0.3-;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可提高6%-11%。
(2)汽车整备质量每减少100kg,加速性能提升8%-10%;制动距离缩短2-;高强度材料可在碰撞时保持车舱完整性,保护乘客安全。
【竞争格局】高强钢、铝镁合金持续高增长,碳纤维初步实现规模应用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明晰了短期优先发展高强度钢,铝、镁合金,中长期发展碳纤维的技术路线。高强钢、铝镁合金持续高增长,碳纤维初步实现规模应用。
(1)宝钢占据国内高强度钢50%的市场空间:目前国内车身高强度钢约占%,国外约60%。是应用较为成熟的轻量化材料。国内宝钢(占据国内高强度钢50%市场空间)、鞍钢、马钢已成功试制出性价比高的第三代高强度钢。
(2)铝、镁合金国内实力不断增强,受益标的多:铝合金成本约35-50元/kg,高于高强度钢。主要用于20万元以上中高档车型。国外企业在规模、资金、技术、客户资源方面有明显优势。国内集中度较低,研发能力不强。但经过多年发展,涌现出如广东鸿图、文灿股份、爱柯迪、旭升股份、万丰奥威、亚太科技等一批实力型上市企业,已进入一线汽车品牌供应商体系。未上市的中信戴卡、奔达模具在铝合金轮毂领域深耕20多年,建立较高壁垒。
(3)航空级别碳纤维突破技术封锁,部分公司已实现盈利:宇航级小丝束碳纤维产品主要被东丽、东邦和三菱丽阳三家企业垄断,但由于中国、土耳其和韩国等新兴国家碳纤维产业的崛起,三家企业在小丝束碳纤维市场的份额已由前几年的约70%下降至55%;工业级大丝束碳纤维主要有Zoltek、SGL和三菱丽阳三家生产商。目前国产高性能碳纤维逐渐打破国外封锁,T700级碳纤维已实现量产,受益军工需求,产能不断放大,但低端产能结构性过剩。国内T300-T800级别碳纤维成本80-350元/kg不等,远高于铝合金。产业链上下游,已有多家企业布局。碳纤维业务占公司主营80%以上的吉林碳谷、光威复材和中简科技三家公司已实现盈利,随着技术日益成熟,有望在汽车上得到大规模应用。
【投资策略】关注率先进入优质客户供应链及细分领域龙头
基于上述行业分析,我们得出汽车轻量化细分方向的行业特点及投资策略为:(1)高强度钢、铝镁合金、碳纤维分阶段受益,中短期关注铝、镁合金,中长期关注碳纤维;(2)供应商资质认证严格且周期长,不同企业间技术可移植性差,建议关注具有先入优势已储备大量优质客户的企业;(3)资金及技术构筑的产业壁垒深厚,建议关注细分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或龙头企业。推荐:文灿股份(832154)、中简科技。建议关注:肇庆动力(834387)、联赢激光(833684)、中信戴卡、奔达模具。
【风险提示】汽车轻量化不达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新技术替代风险。
全球汽车轻量化趋势明确。据LightweightingWorld研究测算,2015年全球乘用车轻量化市场空间为7172亿元,2020年可达1.24万亿元,复合增长率11.6%。我国汽车轻量化水平较低,乘用车平均比欧洲汽车重5%-10%。2015年我国乘用车轻量化市场空间为1282.4亿元,2020年可达3807.5亿元,复合增长率25.9%。远高于全球行业整体增速。
【行业核心驱动力】产业诉求+政策诱导,轻量化将加速推进
(1)根据工信部最新发布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到2020年,所有车企生产的乘用车平均油耗要从2015年的6.9L/100km降至5.0L/100km,年均降幅6.2%。不达标的企业将面临停止新品公告申报等惩罚。汽车整备质量每减少100kg,燃油汽车百公里油耗可减少0.3-;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可提高6%-11%。
(2)汽车整备质量每减少100kg,加速性能提升8%-10%;制动距离缩短2-;高强度材料可在碰撞时保持车舱完整性,保护乘客安全。
【竞争格局】高强钢、铝镁合金持续高增长,碳纤维初步实现规模应用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明晰了短期优先发展高强度钢,铝、镁合金,中长期发展碳纤维的技术路线。高强钢、铝镁合金持续高增长,碳纤维初步实现规模应用。
(1)宝钢占据国内高强度钢50%的市场空间:目前国内车身高强度钢约占%,国外约60%。是应用较为成熟的轻量化材料。国内宝钢(占据国内高强度钢50%市场空间)、鞍钢、马钢已成功试制出性价比高的第三代高强度钢。
(2)铝、镁合金国内实力不断增强,受益标的多:铝合金成本约35-50元/kg,高于高强度钢。主要用于20万元以上中高档车型。国外企业在规模、资金、技术、客户资源方面有明显优势。国内集中度较低,研发能力不强。但经过多年发展,涌现出如广东鸿图、文灿股份、爱柯迪、旭升股份、万丰奥威、亚太科技等一批实力型上市企业,已进入一线汽车品牌供应商体系。未上市的中信戴卡、奔达模具在铝合金轮毂领域深耕20多年,建立较高壁垒。
(3)航空级别碳纤维突破技术封锁,部分公司已实现盈利:宇航级小丝束碳纤维产品主要被东丽、东邦和三菱丽阳三家企业垄断,但由于中国、土耳其和韩国等新兴国家碳纤维产业的崛起,三家企业在小丝束碳纤维市场的份额已由前几年的约70%下降至55%;工业级大丝束碳纤维主要有Zoltek、SGL和三菱丽阳三家生产商。目前国产高性能碳纤维逐渐打破国外封锁,T700级碳纤维已实现量产,受益军工需求,产能不断放大,但低端产能结构性过剩。国内T300-T800级别碳纤维成本80-350元/kg不等,远高于铝合金。产业链上下游,已有多家企业布局。碳纤维业务占公司主营80%以上的吉林碳谷、光威复材和中简科技三家公司已实现盈利,随着技术日益成熟,有望在汽车上得到大规模应用。
【投资策略】关注率先进入优质客户供应链及细分领域龙头
基于上述行业分析,我们得出汽车轻量化细分方向的行业特点及投资策略为:(1)高强度钢、铝镁合金、碳纤维分阶段受益,中短期关注铝、镁合金,中长期关注碳纤维;(2)供应商资质认证严格且周期长,不同企业间技术可移植性差,建议关注具有先入优势已储备大量优质客户的企业;(3)资金及技术构筑的产业壁垒深厚,建议关注细分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或龙头企业。推荐:文灿股份(832154)、中简科技。建议关注:肇庆动力(834387)、联赢激光(833684)、中信戴卡、奔达模具。
【风险提示】汽车轻量化不达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新技术替代风险。
热点推荐: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