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变脸玄机 经营低迷还是信披疏漏
2015-07-06 09:15:45 互联网
进入下半年,各家上市公司也准备交出自己的“中考”答卷,但与不少业绩大幅预增或扭亏为盈的上市公司相比,一些公司业绩突然向下“变脸”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问题。
突然“变脸”
3日晚间,鲁阳股份(13.17, 0.00, 0.00%)(002088)发布的业绩修正公告显示,公司2015年前6个月净利润由此前预计的“2560万元至3400万元”下调至“570万元至1423万元”,较上年同期2846万元下降50%至80%。
对于此次下调原因,鲁阳股份表示,主要由于陶瓷纤维传统应用市场复苏依旧缓慢,市场竞争激烈,二季度公司产品销售收入及货款回收均未达到预期目标所致。同时,收入下滑及货款回收放缓,导致今年上半年较去年同期的经营利润下降幅度较大,其中应收账款账龄增加,致坏账计提同比增加约1200万元。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业绩预期下调的并非仅有鲁阳股份一家。6月30日,康强电子(18.06, 0.00, 0.00%)(002119)也曾发布业绩修正公告称,公司将2015年1至6月净利润由此前预计的“-100万元至200万元”下调为“亏损3000万元至亏损5000万元”。
对此,康强电子解释为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行业竞争加剧及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约下降12%;同时由于原材料价格波动及处置部分长期闲置设备等因素,公司预计将计提坏帐准备约600万元、计提存货跌价约2000万元、长期闲置设备处置损失约1000万元,导致公司2015年上半年累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度下降。
同样在6月发布业绩下修预告的还有哈尔斯(17.82, 0.00, 0.00%)(002615)和众和股份(9.67, 0.00, 0.00%)(002070)。其中,哈尔斯预计今年上半年亏损扩大为60%至80%,而之前预计亏损扩大40%至60%;众和股份给出的上半年净利预期则从之前的0至800万元变为亏损3500万元至亏损4500万元。
监管层发函问询
对于这种现象,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一是企业所处行业、经济环境发生比预期更为悲观的变化;另外也可能为上市公司对信息披露等环节存在管理疏漏等问题。
导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有多家上市公司出现频繁修改业绩预报的情况,如勤上光电(14.70, 0.00, 0.00%)(002638)2012年、2013年财报业绩都出现了向下修正。查阅该公司公告可发现,其今年4月底发布一季报时,曾预计上半年度净利润为6254.08万元至7391.19万元,这样的业绩还是增长。但到了6月8日,勤上光电一纸公告将上半年业绩下修为预计盈利1600.74万元至2737.85万元,同比下降71.85%至51.85%。
值得关注的是,监管层对此也有所重视。今年来因为业绩下修问题收到监管函的上市公司已超过25家,其中因业绩预告或业绩快报与修正后数据或财报数据存在较大差异而受到监管函的公司就有16家。实际上,今年5月7日,勤上光电就收到深交所[微博]监管函,原因是2014年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披露的业绩数据与经审计业绩数据存在较大差异。
对此,业内分析人士表示,上市公司业绩频繁“变脸”很可能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市场监管方应进一步在信披等环节加强要求,并加大对业绩骤变公司的惩处力度,倒逼其认真对待,提升业绩披露准确性。
热点推荐: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