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正点网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财经新闻 主力数据 财经视频 研究报告 证券软件 内参传闻股市学院
你的位置: 正点财经 > 财经新闻 > 焦点透视 > 正文

政府股市维稳不等于政策市

2015-07-07 09:58:36 互联网
   
  A股急跌至此,从国务院到证监会[微博]等各部门的诸多维稳措施,已经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当然对于具体维稳举措也不乏争论,尤以性质对错之争与程度轻重之争为盛。其实这样的争论,在成熟市场也并不陌生,只是事后看,答案非常明显,也更有说服力。2008年美国政府出手救助几个大投资银行,避免了金融系统的连锁反应,防止金融系统混乱和崩溃的更大代价。即便如此,美国各界至今都有不同意见。
 
  同样,对于近期管理层的维稳措施,崇尚纯粹市场原则的人倾向认为该由市场自身纠偏,出台维稳措施是又失去了一次摆脱“政策市”的机会。这显然是假定中国股市已经成为了完全的市场化市场,而且不受任何中国国情的影响,这明显只是一种良好愿景。由政策市向市场市过渡,虽是多位业内有识之士一直以来的主张,但其程序和步骤,以及适当的时机,不一定在我们的意念控制当中。即便将来A股成为完全的市场市,政府需要过问的股市的问题恐怕也并不少。也许这些问题并不可以决定股市的长期趋势,但足以极大地影响股市或者其中某一板块的中短期价值中枢。政府相关治理量体裁衣、因时而变,并不为过。若只靠现行管制办法和力度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不同情况,这一动静之困也显然强人所难。况且证券市场已经发展到与国内生产总值规模相当,资本市场全球化又势不可挡的情况下,政府对股市的调控能力相比过往,已大为下降,维稳更多只是以一种正常的逆周期调节面目出现。
 
  诚然,维稳的一个最大难点,就是出手时机最好要在市场的底部。但让政府或者监管者去判断这个底部,其难度并不亚于让一个散户去判断某一个股的底部。倘若在未知晓底部之前,就不采取措施维稳,那么,将来谁又应对股市暴跌给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造成的过大伤害负责?
 
  另外,我们注意到,主张维稳股市的观点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就是认为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向好格局并未生变,市场出现的持续暴跌,只是在杠杆盘遭遇平仓后的一种非理性的市场恐慌行为。其实这个结论也并非不值得商榷,暴跌前以中小板、创业板为代表的迅速膨胀的市值,不少已完全脱离了其基本面,此刻市场本身的自我校正,无论于势于时,都完全有理由。至于本次暴跌过程中一些为观察者所诟病的空方表面上的道德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我们可能存在的制度缺陷,对于市场的长远制度建设,倒并非一件坏事。
 
  牛熊交替,自然之规,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沪深股市特定点位也并无实质关系。人们即便不能克服贪婪和恐惧的天性,但市场和指数长期会向上走高,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规律,即便当中不乏让人刻骨铭心的下探波段。维稳股市考验的是政府和监管层的管理智慧,这倒并不令人怀疑。而人们在非理性繁荣市场当中的信心,应否恢复,能否恢复,这可能是接下来较长一个时间段内,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热点推荐: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联系投稿 | 联系删稿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