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股市先要摆正认识
近日有媒体发起了“振兴股市大讨论”。对中国股市的功能、定位及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的确有必要进行讨论和反思。我们看到,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股市是一跌再跌,“熊霸全球”;与此同时,在危机肇始地的美国及主权债务缠身的欧洲诸国,股市却表现得欣欣向荣。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景象,确实叫人情何以堪。
都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又说股市反映的是一种预期,但无论从这两种角度中的哪一种来说,都不能简单套在中国股市上。2009年以来的中国经济,从增速看,是主要经济体中表现最好的,可股市却表现得最差。这是悖谬之一。虽然今年以来,中国经济遇到了很大困难,国外也有着唱衰中国的论调,可从预期理论来看,股市至少在去年就提前反映了此种趋势,难道说,当前股市的一跌再跌,预示着中国经济也会像身患债务危机的希腊等国一样,继续深陷泥潭?这是悖谬之二。因为,即使中国真的像国际上有的机构认为的那样,是下一个危机源,参照欧洲股市的表现,也不应跌得如此难看。
因而,探究中国股市不断下跌的原因,于重塑股市是有意义的。我们认为,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股市长达几年非理性的下跌,是股市不成熟必然带来的后果。这种不成熟,不是表现在某几个方面,而是全方位的,包括制度建设、监管者和投资者等,都存在很大问题。然从认识角度而言,股市的不成熟,首推政府对股市应具的地位和作用,并未打心里给予真正的重视,从而对股市未有一个认真的规划和设计。这从股市中那句耳熟能详的名言——“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可见一斑。
表面上看,此乃监管部门对股民的善意提醒,起到了政府的告知义务,但实际上它也隐含着这样的潜台词:如果股民投资亏损,是股民自己的责任,政府无须负责。换言之,监管部门就用这样一句话,轻轻地把自己的责任撇掉。它会造成什么后果呢?既然政府无须为投资者的投资亏损“买单”,那么政府也就不会去强化制度建设,尽量堵塞各种制度漏洞,尽到自己的监管之责。因为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管是有成本的,此种成本不仅包括一些实打实的付出,也包括某些监管者可以利用制度漏洞获取个人利益。
然而,现实中股民亏损的原因要复杂得多,一些亏损就是因为制度和监管不完善造成的,因此,很难说监管者没有责任。就好像交管部门都会提醒司机要正确驾驶,否则有危险一样,但如果一个司机因为交通信号灯的缘故而导致事故发生,交管部门不能讲,我已经提醒你了,因而没有责任。从法律上来说,这肯定是不可以的。
政府为什么不太重视股市的制度建设?可能与中国股市的年轻有关——毕竟中国股市还刚20年上下,而欧美股市都有一两百年历史。一个人年轻,大家可能就认识不到他对这个家庭、这个社会所真正具有的价值和作用。股市也是这样。中国目前企业所需资金,主要来自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来自股市的直接融资占比不多,大概也就30%的份额。这所得政府关注的重心自然放在银行上,银行一有风吹草动,政府如临大敌,非常担心,想方设法补救,甚至从股市抽取资金为银行输血,但股市在政府看来则显得不甚重要,因而在政府的排序中,不是属于优先处理的事项。所以,股市虽然也事关大众,但很少看到政府的会议专门研究股市问题。
这种对股市的认识,从美国资本市场的历史看,是一种短视。某种意义可以说,美国经济的强大,并不在于它的GDP总值位居世界第一,或它在高科技产业的一些领域独占鳌头,而主要因为它有一个世界最强大的资本市场,以及资本市场所带来的发现筛选机制和资源调配能力。中国如果要成为世界经济的真正大国,而不仅仅满足于做世界的加工厂,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集散地,为世界市场提供制造业产品,那么,没有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股市,是不可能的。只有大部分金融资源在股市上以市场化方式进行配置,中国经济才会因此而变得安全和富有弹性。
所以,重塑中国股市,前提是要摆正对股市的认识,不把它看成一个可有可无的小角色,而从中国崛起的角度,来规划、设计和推进股市的制度建设,重视股市的作用。唯如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才能真正得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