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正点网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财经新闻 主力数据 财经视频 研究报告 证券软件 内参传闻股市学院
你的位置: 正点财经 > 财经新闻 > 机构分析 > 正文

货币总量大扩张不现实 市场存量博弈为主

2015-02-17 00:00:00 证券时报
      1月份新增信贷实际值为1.47万亿元,略微超出市场预期,但信贷超预期并没有带来货币的同步回升。1月末,信贷余额增速为13.9%,但广义货币(M2)同比仅增长10.8%,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回落了1.4个和2.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货币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在M2增速回落的同时,狭义货币(M1)回升, M1一直显着低于M2的运行态势发生明显改变。M1的货币活性显然要高于M2,1月份M1反常回升,主要是受春节因素影响下,是"现金"季节性漏出的结果。1月份,央行并没有如以往一样投放大量现金,以抵消社会现金需求对货币增长的影响,2012~2014年1月份的现金投放分别为9071亿、7790亿、17900亿,今年则仅为2781亿。在社会现金需求增加的同时,央行现金投放反而没有跟上,直接导致了现金漏出效应的出现,导致货币结构发生异动。
   观察机构预测可以发现,降准之后市场对降息的预期并没有因此强化。笔者认为,未来即使进一步出台降息、降准政策,也只是"对冲"性质的操作,并不会出现单向的宽松格局。过去多年释放出的流动性导致现有货币存量过分充裕,是我们对中国现阶段货币环境的基本判断,这也是央行坚持"结构调整"、总量稳健政策的重要原因。另外,央行政策目标多元化,但在这个多元目标体系中,经济增长容忍度的提高,意味着其它政策优先度的上升,这一优先的目标就是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政策目标优先性,也决定了人民币汇率的前景,即不会持续贬值。
   1月份信贷的超预期回升,并非是商业银行再度信贷投放冲动的结果,仅是表外业务规范监管下,融资回归传统信贷渠道的结果。从社会融资规模看,2015年1月份的当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比2014年1月要低。规范影子银行业务,是货币当局持续进行的工作。1月份,《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意味着继同业业务后,委托贷款也进入监管部门的整理之中。1月份社会融资结构的一个重要变化是,新增委托贷款的快速回落。
   1月份信贷新增规模庞大属季节性现象,并不具有可持续性,但通常也能说明了全年信贷格局的情况,即全年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基调。1月份新增信贷超越去年同期呈现略有增长态势,表明2015年全年信贷增长也将呈现略微增长态势。1月份新增信贷规模通常要占到全年放贷规模的13.5%,因此,预计2015年全年信贷新增要接近11万亿。
   笔者认为,虽然银行经营重心已转向防风险,信贷冲动或不再出现,但是信贷实际增长状况最终取决于政府政策的引导,在维持经济平稳和保证信用风险可控的稳定目标下,信贷平稳增长会是政策现实选择。商业银行的当前业务经营的重心,并不是信贷扩张,而是风险控制。对商业银行来说,寻求化解理财市场发展对传统存贷业务冲击,是比信贷扩张更为迫切的经营事务。金融创新的发展,非金融企业和居民的货币资金在各个金融市场间的流动性,已明显提升,商业银行如何适应这一新形势变化,开发新商业模式,化解金融脱媒造成的冲击,是明摆在各家商业银行面前绕不过的坎。
   总体来看,货币增长放缓并没有改变全社会资金富裕的状态,事实上,实体经济领域的实际借贷利率也没有发生变动,当前的民间借贷利率仍然处在相对底部,货币增长的放缓并没有使实际借贷利率上升。但是,对资本市场中股票市场交易有更大和直接影响的是货币数量变化。由于货币增长再度放缓,资本市场新增资金只能是存量资金结构变动。从市场变化角度判断,股市重新进入存量博弈时代已成市场共识。我们看多债市,流动性格局发生大变化是小概率事件,央行引导货币成本下降趋势不变,因而利率基准曲线下移趋势不变。从1月份流动性变化情况看,货币增长放缓,并没有影响到微观流动性的变化,金融市场借贷利率整体上呈现了下降态势。
热点推荐: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联系投稿 | 联系删稿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