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民:"拉锯战"中的历练
2016-12-30 00:00:00 上海证券报
即将过去的2016年,上证综指围绕3000点反复拉锯。此间入市的“新股民”也在历练中成长――在剧烈震荡中忍受煎熬,在反弹中憧憬美好“钱景”,又在存量博弈下历练“火中取栗”与“险中逃生”技能。
今年5月,从一家工作10年的外贸公司辞职后,闫骏告别北京,回到家乡所在的省会城市,成为一名“职业股民”。过去7个月,作为新股民的他,经历过赚钱的欣喜,也经历过深套的煎熬,但现在已略显麻木,并有了重归职场的想法。
尽管大学里学的是经济专业,作为股民,闫骏却是位开户刚满一年的新手。去年年底,他在同事的再三催促下入市,从2万元本金尝试炒股,到后来追加至七八万元,直至今年年初的巨震,才让这位新股民初识市场的凶险。
新股民的亏损是难免的,却也是一笔必交的“学费”。面对3000点上下的拉锯战,心态一直不错的他几经锤炼,感悟了很多心得。每天晚上,他都要复盘3个小时,从中选出可能出现交易机会的个股,次日伺机而动。
不过,这种看似聪明的趋势交易派,却在2016年四季度成长股持续下跌中尝尽了苦头――下跌中加仓,继续下跌再加仓,直至最终“满仓吃套”。而在日复一日的盯盘、复盘游戏中,他对股票研究的热情也随之下降。
“被套了,也就不管它了,明年看机会降成本解套。”昨天,微信另一端的闫骏轻描淡写地敲下这样一行话。他坦言,全职炒股压力大,年后有可能重回之前的公司,一边工作,一边投资,可能胜算会更高一些。
痛定思痛后,闫骏感慨,投资应该具备更大的格局,不应该时刻盯着盘面的风吹草动,应该坚持价值投资,做大趋势。“如果纠结每一天的输赢,基本上就赢不了。”
与从职业股民欲重回职场的闫骏不同,具有理工背景、在IT行业担任多年工程师的徐东最近辞去了工作,准备与合伙人注册一家主攻量化投资的私募基金,2016年的3000点拉锯战,他不仅跑赢了市场,而且还收获了千万资金级的实战演练。
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徐东的股龄并不长,只有一年多。2015年上半年,他携几十万元积蓄投身资本市场,借着股市一路上行的“东风”,短短两个月就实现了40%的收益,但市场随之转入存量博弈格局,他也开始思考制胜之道。
“我是做软件出身,现有的很多技术指标都有其不足之处,我想找到一种新的指标来提示市场的买卖点。”徐东说,技术是他的优势,量化投资也是他未来主攻的方向。
过去几个月,市场在3000点附近反复博弈,交易量也大幅萎缩。工作之余,他每天有大量时间用来研究市场,同时也在精心设计和完善自己的量化模型。过去一年时间,已证明这套系统能实现持续盈利。
“市值+打新”就是2016年一种稳健盈利的策略,过去一年他管理的3个账户,依靠这一打新策略,均实现了20%以上的绝对收益,其背后是他对市值和新股挑选和择机调仓等复杂的量化模型。
展望2017年,徐东希望能与合伙人管理好首只2000万的量化私募基金,并帮客户实现年化20%的绝对收益,而他也希望募集更多资金,施展更多的量化策略。
今年5月,从一家工作10年的外贸公司辞职后,闫骏告别北京,回到家乡所在的省会城市,成为一名“职业股民”。过去7个月,作为新股民的他,经历过赚钱的欣喜,也经历过深套的煎熬,但现在已略显麻木,并有了重归职场的想法。
尽管大学里学的是经济专业,作为股民,闫骏却是位开户刚满一年的新手。去年年底,他在同事的再三催促下入市,从2万元本金尝试炒股,到后来追加至七八万元,直至今年年初的巨震,才让这位新股民初识市场的凶险。
新股民的亏损是难免的,却也是一笔必交的“学费”。面对3000点上下的拉锯战,心态一直不错的他几经锤炼,感悟了很多心得。每天晚上,他都要复盘3个小时,从中选出可能出现交易机会的个股,次日伺机而动。
不过,这种看似聪明的趋势交易派,却在2016年四季度成长股持续下跌中尝尽了苦头――下跌中加仓,继续下跌再加仓,直至最终“满仓吃套”。而在日复一日的盯盘、复盘游戏中,他对股票研究的热情也随之下降。
“被套了,也就不管它了,明年看机会降成本解套。”昨天,微信另一端的闫骏轻描淡写地敲下这样一行话。他坦言,全职炒股压力大,年后有可能重回之前的公司,一边工作,一边投资,可能胜算会更高一些。
痛定思痛后,闫骏感慨,投资应该具备更大的格局,不应该时刻盯着盘面的风吹草动,应该坚持价值投资,做大趋势。“如果纠结每一天的输赢,基本上就赢不了。”
与从职业股民欲重回职场的闫骏不同,具有理工背景、在IT行业担任多年工程师的徐东最近辞去了工作,准备与合伙人注册一家主攻量化投资的私募基金,2016年的3000点拉锯战,他不仅跑赢了市场,而且还收获了千万资金级的实战演练。
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徐东的股龄并不长,只有一年多。2015年上半年,他携几十万元积蓄投身资本市场,借着股市一路上行的“东风”,短短两个月就实现了40%的收益,但市场随之转入存量博弈格局,他也开始思考制胜之道。
“我是做软件出身,现有的很多技术指标都有其不足之处,我想找到一种新的指标来提示市场的买卖点。”徐东说,技术是他的优势,量化投资也是他未来主攻的方向。
过去几个月,市场在3000点附近反复博弈,交易量也大幅萎缩。工作之余,他每天有大量时间用来研究市场,同时也在精心设计和完善自己的量化模型。过去一年时间,已证明这套系统能实现持续盈利。
“市值+打新”就是2016年一种稳健盈利的策略,过去一年他管理的3个账户,依靠这一打新策略,均实现了20%以上的绝对收益,其背后是他对市值和新股挑选和择机调仓等复杂的量化模型。
展望2017年,徐东希望能与合伙人管理好首只2000万的量化私募基金,并帮客户实现年化20%的绝对收益,而他也希望募集更多资金,施展更多的量化策略。
热点推荐: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