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再现季末效应
2018-03-29 00:00:00 大河报
核心提示
余额宝的限购 仍在继续,资管新规意见稿的长尾效应下,保本型理财产品渐少。一季度末尾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呈现出不同的面貌:非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风生水起,收益率节节攀升,销售喜人,预期年化收益率在5%以上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越来越多。
A
余额宝限购 +收益率提升银行理财产品火起来
到银行买理财产品,就是图个放心。而且,现在也没有太多理财渠道可以选择了。 3月26日,农业路上一家大型商业银行的网点内,正在排队咨询理财产品的王女士说,自从去年余额宝限购 以来,家里的闲钱几乎都投资了银行理财产品。
王先生所说的余额宝限购 ,是指今年1月底支付宝宣布的余额宝在2月1日~3月15日实行限量发售 ,每日控制认购额度。限购 期间,每天上午9点钟开放额度,而实际上往往30分钟之内额度就会被抢空 。
如今,虽然3月15日的期限已过,但余额宝每日申购额度仍在限制之中。官方的解释是:经与天弘基金公司协商,为保持余额宝货币市场基金稳健运行,当前仍暂时需要限制余额宝每日申购总量,具体恢复时间,以余额宝提示页面为准。
王先生坦言,之前把闲钱存在余额宝主要是图个方便,即便余额宝的收益近年来一直下滑,目前7日年化收益率仅保持在4.12%左右,低于近期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但她习惯了这种随手理财 的方式,就一直没变动。
股票、期货不敢碰,炒汇、炒金又不懂,手机上那些操作又不会,看来看去,还是银行理财产品比较稳健。 同样在排队的余阿姨说,在理财经理建议下,她手上的理财产品长短期搭配,几乎每隔一两个月就会有产品到期,可以及时选购新产品。她直言,最近半年多来,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明显有了提升,短期非保本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在5%以上,高的能接近6%,身边几位老姐妹也都配置了不少银行理财产品。
记者走访郑州农业路沿线多家银行发现,目前,几大国有银行主打的短期非保本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多在5%以上,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对稍高,预期年化收益率多在5.3%~5.7%,而城商银行的同类理财产品则再要高出0.1%~0.2%。
余额宝限购 带来的挤出效应,加上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提升,近期,各大银行的理财产品销量也明显增加。采访中,多家银行网点的理财师都表示,很多理财产品不到募集期结束就卖完了,一些收益率相对较高、又有一定投资门槛的理财产品,往往提前预约才能买到。
B
季末效应+加息预期推高银行理财收益率
最近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普遍上浮,与季末效应有一定的关系。 农业路和东明路交叉口附近一家银行网点的理财经理直言,现在恰逢一季度末,面临第一季度考核时期,各大银行都有揽储压力,业绩需要冲量。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提升一些,自然可以拉动理财产品的销量上升。
除了季末因素以及余额宝限购 带来的分流因素,业内理财人士认为,近期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上升,也离不开政策因素和市场的多重驱动。
浦发银行资深理财师薛盈盈分析说,国际市场方面,上周美联储加息,中国央行也上调了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中标利率,市场的加息预期增强。也就是说,目前是处于利率上行的背景之下,在此市场预期下,短期来看,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自然也会水涨船高,有进一步提升的趋势。
因此,她建议投资者,由于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处于高位,如果手头有闲钱,投资者不妨抓住机会及时出手,提前锁定一些预期收益相对较高的银行理财产品。
C
保本型理财产品减少推升理财产品整体收益水平
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普遍上涨的同时,在售理财产品的结构其实也在悄然变化,尤其是在保本型理财产品市场,变化尤为明显。
今年两会期间,时任银监会主席的郭树清公开提醒投资者:一定要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大众对金融风险识别意识,防范金融欺诈。如果听说保本高收益,就要去报案! 再次为保本理财敲响警钟。
而其实早在去年11月,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已明确:要打破银行理财刚性兑付。
虽然目前资管新规还没有正式实施,投资者仍然可以按照原先的方式购买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但对于银行来说,政策信号日益明晰,保本型理财产品已经处于逐渐减量的阶段。 业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表示,各银行在售理财产品市场的结构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保本型理财产品数量逐渐减少,结构性存款迅速补位。
他分析说,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主要分为两类:保本保收益型的,此类产品预期收益率普遍较低,目前在售的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多在4.5%以下。另一类是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此类产品中的一部分产品在投资合同上标明不保本,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则大多能够实现保本保收益,上文提到的理财产品就是此类产品,其收益率稍高,较受老百姓欢迎。
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近期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普遍提升,也与保本型理财产品数量减少有一定关系。
余额宝的限购 仍在继续,资管新规意见稿的长尾效应下,保本型理财产品渐少。一季度末尾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呈现出不同的面貌:非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风生水起,收益率节节攀升,销售喜人,预期年化收益率在5%以上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越来越多。
A
余额宝限购 +收益率提升银行理财产品火起来
到银行买理财产品,就是图个放心。而且,现在也没有太多理财渠道可以选择了。 3月26日,农业路上一家大型商业银行的网点内,正在排队咨询理财产品的王女士说,自从去年余额宝限购 以来,家里的闲钱几乎都投资了银行理财产品。
王先生所说的余额宝限购 ,是指今年1月底支付宝宣布的余额宝在2月1日~3月15日实行限量发售 ,每日控制认购额度。限购 期间,每天上午9点钟开放额度,而实际上往往30分钟之内额度就会被抢空 。
如今,虽然3月15日的期限已过,但余额宝每日申购额度仍在限制之中。官方的解释是:经与天弘基金公司协商,为保持余额宝货币市场基金稳健运行,当前仍暂时需要限制余额宝每日申购总量,具体恢复时间,以余额宝提示页面为准。
王先生坦言,之前把闲钱存在余额宝主要是图个方便,即便余额宝的收益近年来一直下滑,目前7日年化收益率仅保持在4.12%左右,低于近期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但她习惯了这种随手理财 的方式,就一直没变动。
股票、期货不敢碰,炒汇、炒金又不懂,手机上那些操作又不会,看来看去,还是银行理财产品比较稳健。 同样在排队的余阿姨说,在理财经理建议下,她手上的理财产品长短期搭配,几乎每隔一两个月就会有产品到期,可以及时选购新产品。她直言,最近半年多来,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明显有了提升,短期非保本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在5%以上,高的能接近6%,身边几位老姐妹也都配置了不少银行理财产品。
记者走访郑州农业路沿线多家银行发现,目前,几大国有银行主打的短期非保本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多在5%以上,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对稍高,预期年化收益率多在5.3%~5.7%,而城商银行的同类理财产品则再要高出0.1%~0.2%。
余额宝限购 带来的挤出效应,加上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提升,近期,各大银行的理财产品销量也明显增加。采访中,多家银行网点的理财师都表示,很多理财产品不到募集期结束就卖完了,一些收益率相对较高、又有一定投资门槛的理财产品,往往提前预约才能买到。
B
季末效应+加息预期推高银行理财收益率
最近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普遍上浮,与季末效应有一定的关系。 农业路和东明路交叉口附近一家银行网点的理财经理直言,现在恰逢一季度末,面临第一季度考核时期,各大银行都有揽储压力,业绩需要冲量。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提升一些,自然可以拉动理财产品的销量上升。
除了季末因素以及余额宝限购 带来的分流因素,业内理财人士认为,近期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上升,也离不开政策因素和市场的多重驱动。
浦发银行资深理财师薛盈盈分析说,国际市场方面,上周美联储加息,中国央行也上调了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中标利率,市场的加息预期增强。也就是说,目前是处于利率上行的背景之下,在此市场预期下,短期来看,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自然也会水涨船高,有进一步提升的趋势。
因此,她建议投资者,由于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处于高位,如果手头有闲钱,投资者不妨抓住机会及时出手,提前锁定一些预期收益相对较高的银行理财产品。
C
保本型理财产品减少推升理财产品整体收益水平
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普遍上涨的同时,在售理财产品的结构其实也在悄然变化,尤其是在保本型理财产品市场,变化尤为明显。
今年两会期间,时任银监会主席的郭树清公开提醒投资者:一定要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大众对金融风险识别意识,防范金融欺诈。如果听说保本高收益,就要去报案! 再次为保本理财敲响警钟。
而其实早在去年11月,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已明确:要打破银行理财刚性兑付。
虽然目前资管新规还没有正式实施,投资者仍然可以按照原先的方式购买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但对于银行来说,政策信号日益明晰,保本型理财产品已经处于逐渐减量的阶段。 业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表示,各银行在售理财产品市场的结构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保本型理财产品数量逐渐减少,结构性存款迅速补位。
他分析说,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主要分为两类:保本保收益型的,此类产品预期收益率普遍较低,目前在售的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多在4.5%以下。另一类是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此类产品中的一部分产品在投资合同上标明不保本,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则大多能够实现保本保收益,上文提到的理财产品就是此类产品,其收益率稍高,较受老百姓欢迎。
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近期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普遍提升,也与保本型理财产品数量减少有一定关系。
热点推荐: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