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期现结合中的共赢困境
2017-09-15 00:00:00 期货日报
期现结合的话题越来越热。因为所处立场不同,各方看问题的角度多有差异。无论是交易所、期货公司,还是企业或者行业协会,更重要的是国家层面,都有必要从共赢的思维来考虑问题,统筹应对。
期现结合的主体在企业。企业在期现结合方面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认知方面的不足。即使期货市场已经发展一百多年,国内从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成立算起也有20多年时间,但实体对期货的认知还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这一问题广泛分布于各类企业,大到实体央企,小到民营小型企业。从期货的价格发现、管理风险等功能来说,所有参与到供应链中的企业都至少要关注期货市场的动态变化,更不要提在必要时参与其中,已为各自企业风险控制发挥了作用。
笔者与不少现货企业主交谈中发现,这些现货企业对期货的认知十分浅显,缺乏系统认知,导致未能真正利用期货市场为企业服务。
期现结合中,原始动机最强的是期货公司。从业务角度而言,市场中已有成功的案例。期货公司以期现结合为突破口,积极融入产业客户的实体运作中,帮助企业利用期货市场为自己的生产、销售保驾护航。
然而,期货公司也有自己的难处,比如洽谈单个企业易,融入整体行业难;推介期货市场易,培训、实操期货工具难。
期货交易所和现货交易所发展至今,随着市场深度、广度和宽度的不断增强,加之体制问题,其主导期现结合的动机和意愿并不如期货公司强烈。
从根本上说,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又确实需要交易所积极作为。期现结合的深度发展,需要交易所在实操中的配合、主导和指导。真正有深度的期现结合,需要交易所从商品的品种设置和商品的定价权上下大功夫,做好自己的工作。这些当然也包括期货和现货的交易模式和规则设计、与行业协会的结合、降低企业套保成本等。
站在国家层面,大宗商品定价权的争夺是期货、现货交易所的一场硬仗、一场长期斗争。国家层面也要从法律、行业指导、人才使用、资金支持等方面积极行动。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各方努力。
总之,期现结合有利于现货企业、期货公司、期货和现货交易所,有利于民生,有利于夺取商品定价权的国家利益。在共赢思维下,相关各方应该通力合作,共同把国内期货和现货市场做大做强。
期现结合的主体在企业。企业在期现结合方面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认知方面的不足。即使期货市场已经发展一百多年,国内从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成立算起也有20多年时间,但实体对期货的认知还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这一问题广泛分布于各类企业,大到实体央企,小到民营小型企业。从期货的价格发现、管理风险等功能来说,所有参与到供应链中的企业都至少要关注期货市场的动态变化,更不要提在必要时参与其中,已为各自企业风险控制发挥了作用。
笔者与不少现货企业主交谈中发现,这些现货企业对期货的认知十分浅显,缺乏系统认知,导致未能真正利用期货市场为企业服务。
期现结合中,原始动机最强的是期货公司。从业务角度而言,市场中已有成功的案例。期货公司以期现结合为突破口,积极融入产业客户的实体运作中,帮助企业利用期货市场为自己的生产、销售保驾护航。
然而,期货公司也有自己的难处,比如洽谈单个企业易,融入整体行业难;推介期货市场易,培训、实操期货工具难。
期货交易所和现货交易所发展至今,随着市场深度、广度和宽度的不断增强,加之体制问题,其主导期现结合的动机和意愿并不如期货公司强烈。
从根本上说,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又确实需要交易所积极作为。期现结合的深度发展,需要交易所在实操中的配合、主导和指导。真正有深度的期现结合,需要交易所从商品的品种设置和商品的定价权上下大功夫,做好自己的工作。这些当然也包括期货和现货的交易模式和规则设计、与行业协会的结合、降低企业套保成本等。
站在国家层面,大宗商品定价权的争夺是期货、现货交易所的一场硬仗、一场长期斗争。国家层面也要从法律、行业指导、人才使用、资金支持等方面积极行动。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各方努力。
总之,期现结合有利于现货企业、期货公司、期货和现货交易所,有利于民生,有利于夺取商品定价权的国家利益。在共赢思维下,相关各方应该通力合作,共同把国内期货和现货市场做大做强。
热点推荐:
相关资讯: